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发展研究
[Abstract]:Marx once said: "just as society itself produces people as human beings, people also produce society." Marx believed that human beings have natural attributes and social attributes, but human nature is the social attribute of human beings, human beings are social people, society is human society, man and society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each other, such talents are free people, such a society is a highly 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 harmon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man,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Qinghai provincial government responded to the call of the state and carried out large-scale immigrants to Sanjiangyuan area.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Sanjiangyuan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o some extent, whether the ecological migration project can be implemented smoothly and effectivel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whether the whole project can achieve the expected purpo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purpose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project, the key is to achieve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After the relocation of immigrants,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nomadic life to modern urban life will certainly lead to many discomfort in production, lif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ecological migration in Baqian County of Yushu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adaptation of immigrants is deeply analyzed by questionnaire,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methods. On this basi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ecological migrants are analyzed, and then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ecological migrants are put forward. It provides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ecological immigrants, and makes them take root in the relo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望波,王赓武;社会纽带与自由:移民社会的选择问题[J];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2 姚洋;社会排斥和经济歧视——东部农村地区移民的现状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1年03期
3 朱陆民;西方关于移民参政的几种理论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4 覃明兴;移民的身份建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王田;;近年来美国的新移民高潮及其可能走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6 赵旭东;;生路:甘肃移民考察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陈红芬;陈绍军;;水电开发项目中的移民成本外部化探讨[J];水利经济;2007年06期
8 潮龙起;;粤闽浙三省新移民身份特征的比较分析[J];南方人口;2009年04期
9 任柏强;毛园芳;奚从清;;移民与移民社会问题研究——关于建构移民社会学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张铁军;;重视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J];今日中国论坛;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耕田;王炜;王克福;陈晋胜;周垠;;三峡外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恢复状况调查报告[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2 杨荣斌;;银川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移民社会管理效益分析[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宋平;;中国新移民与跨国小社会实践[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4 刘国福;;国际移民法的最新发展:兼论中国出入境管理法的改造和重塑[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孟朝晖;;浅议在移民工作中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孟朝晖;;浅议在移民工作中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丁宏;杨筑慧;苏发祥;张曦;阿布都热西提·基力力;敏俊卿;吴中平;李晓非;胡守勇;麻三山;李天翼;舒丽丽;丁桂芳;袁长庚;梁西宁;韩波;代启福;刘柳;赵富伟;吴洁;张婕;鄢莹;祁蓉;张海洋;贾仲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水电建设移民安置补偿补助体系研究报告(节选)[A];共识(2009春刊01)[C];2009年
8 曾少聪;王晓静;;美国亚裔族群的形成与发展[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杨云彦;程广帅;;迁移预期、社会支持与能力建设——基于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的调查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10 刘冬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库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7年年会总结发言[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田县移民局局长 肖峰;积极推进“四建” 扮靓移民家园[N];黄冈日报;2013年
2 记者 陈太平 通讯员 刘志平 线先富;心换心动真情 实打实解民难[N];常德日报;2007年
3 张锋 张德贵;为了移民的一切[N];重庆日报;2006年
4 ;嘉禾县多措并举推进移民后扶工作[N];郴州日报;2008年
5 [俄] y.ж.埃尔格什巴耶夫 孙立 编译;当代中亚国家向俄罗斯劳务移民动态分折[N];远东经贸导报;2008年
6 记者 颜春匀;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N];六盘水日报;2009年
7 敏俊卿;库区少数民族移民的文化困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记者 周少诚邋通讯员 谭剑波 闫鑫;重庆市万州区政协为移民后续发展献策[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叶松亭;澳移民学生远胜“土著”[N];文汇报;2010年
10 风笑天 本报记者 陈静 采访整理;“后三峡时代”要帮助移民完成三个适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唐胜英;以体育活动促进新生代“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挑战与变革[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D];南开大学;2009年
4 翁定军;冲突的策略[D];上海大学;2005年
5 黄素芳;贸易与移民[D];厦门大学;2008年
6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7 张咏;认同与发展——一个边疆汉人移民社区的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刘有安;20世纪迁入宁夏的汉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罗爱玲;国际移民的经济与政治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Delgermaa Magsarjav(德勒格尔玛);中俄蒙移民转型对三国关系影响比较研究与社会的参与——中俄蒙移民转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祥;欧盟移民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向南;20世纪80-90年代香港对加拿大移民及其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常瑜;中国新移民的基本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查娜;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适应性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张美珍;在俄中亚劳务移民社会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郑茂瑜;文化传播视角下“闯关东”移民村落的身份认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马金涛;宁夏女性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9 杨晓宁;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10 姚会静;劳动权益对务工型移民健康的影响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509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50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