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县抚仙湖退田还湖政策执行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7 02:30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它作为我国实现生态可持续的重要路径。位于云南滇中盆地的抚仙湖,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Ⅰ类深水型淡水湖泊,属于国家重要战略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较好的湖泊典型。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旅游业的开发,以及大量的村落、农田面源污染,使抚仙湖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抚仙湖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江川县执行了抚仙湖退田还湖政策,将退田还湖湖滨缓冲带建设作为抚仙湖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就退田还湖政策的目标群体来说,他们世代以耕种为生,农作物收入甚至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政府强制退田必然引发退田农户的抵触情绪,难以达成一致的政策认同,同时由于抚仙湖跨行政区域的特殊性,受行政分割体制制约,退田还湖政策只能在地方政府间的块块治理中完成,府际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在这样复杂的客观背景下,如何克服跨行政区域湖泊治理障碍,实现府际间参与共治,从而顺利推进退田还湖政策的有效执行,在保证政策执行效率的同时妥善处理好政策执行主体与目标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保障退田农户后续生活,维护好社会稳定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抚仙湖退田还湖政策执行为研究对象,将江川县抚仙湖退田还湖作为研究案例,运用政策执行理论和麦克拉夫林互适模型,对江川县抚仙湖退田还湖政策执行展开研究。首先从相关概念界定入手,简要辨析“退耕还湖”与“退田还湖”的区别,其次介绍了江川县抚仙湖退田还湖政策执行的主要做法以及退田还湖政策执行现状,并从公共政策视角对退田还湖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政策目标实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当前抚仙湖的客观实际情况从政策执行主体、目标群体、政策执行机制以及财力资源四个方面对退田还湖政策执行困境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提升退田还湖政策的执行效率,笔者对抚仙湖由地方分治转向参与共治进行了初步构想,并试图提出实现路径,以更好的促进地方政府统筹好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协调发展。
【图文】:
图 1.1 政策执行互适过程因此,可以得出,一项决策是否成功取决于该项政策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而政策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则是以政策执行互相调适的成功程度。政策执行主体与目标群体之间通过相互调适,提高了政策执行效率的缓和了各方利益冲突,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第二节 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要。“生态文明”于 2005 年,被我国政府初次提及,建设生态文明首次七大精神,突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中,明建设被融入到“五位一体”的整体建设之中,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缺少的重要部分,随后重视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一同并入“十
受抚仙湖前期规划发展工程的征地影响,农户用退田还湖租地标准同已征用土地的价格做比较,以至于产生盲目抵触情绪,没有真正达到政策认同。因此县级、镇级地方政府正在努力加强政策的引导与宣传学习,建立政府与退田农户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整合多方利益,化解矛盾冲突,争取得到民众对政府的长期信任与支持。(七)地方政府资金来源渠道少,融资困难抚仙湖的保护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做保障,仅靠县级财力很难解决。类似水淹田等历史遗留问题,不定期增加政府财政预算,给政府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抚仙湖沿湖三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使各县地方政府在财政水平不一样的基础上承担同一标准的土地租金款项,即使市级政府已承担部分退田还湖土地租金支付款项,但面对长期的另一部分自筹资金款项也使县级政府压力倍增,在面对资金缺口较为巨大的情况下,县级地方政府正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解决资金匮乏困难,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为做好每年的土地租金兑现、顺利实施退田还湖后续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
本文编号:2557060
【图文】:
图 1.1 政策执行互适过程因此,可以得出,一项决策是否成功取决于该项政策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而政策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则是以政策执行互相调适的成功程度。政策执行主体与目标群体之间通过相互调适,提高了政策执行效率的缓和了各方利益冲突,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第二节 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要。“生态文明”于 2005 年,被我国政府初次提及,建设生态文明首次七大精神,突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中,明建设被融入到“五位一体”的整体建设之中,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缺少的重要部分,随后重视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一同并入“十
受抚仙湖前期规划发展工程的征地影响,农户用退田还湖租地标准同已征用土地的价格做比较,以至于产生盲目抵触情绪,没有真正达到政策认同。因此县级、镇级地方政府正在努力加强政策的引导与宣传学习,建立政府与退田农户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整合多方利益,化解矛盾冲突,争取得到民众对政府的长期信任与支持。(七)地方政府资金来源渠道少,融资困难抚仙湖的保护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做保障,仅靠县级财力很难解决。类似水淹田等历史遗留问题,不定期增加政府财政预算,给政府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抚仙湖沿湖三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使各县地方政府在财政水平不一样的基础上承担同一标准的土地租金款项,即使市级政府已承担部分退田还湖土地租金支付款项,但面对长期的另一部分自筹资金款项也使县级政府压力倍增,在面对资金缺口较为巨大的情况下,县级地方政府正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解决资金匮乏困难,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为做好每年的土地租金兑现、顺利实施退田还湖后续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向朝晖;洞庭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效益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00年02期
2 高巨斌;;浅议我区退耕还林的现状[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年02期
3 胡丁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共政策执行[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4 吴献花;胡小贞;李平;金相灿;;玉溪“三湖”污染状况和控制策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5 钟瑜,张胜,毛显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鄱阳湖区为案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贤伟;退耕还林理论基础与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谭艳华;论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D];重庆大学;2011年
2 高浒;滇池富营养化治理障碍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张芳芳;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邵亮亮;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难题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李亚;滇池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宋亮;乡镇政府政策执行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7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55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