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执行主体的政策异化感构念维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6 06:51
【摘要】: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导致政策执行异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以及政策执行环境等。其中,执行主体是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执行主体是政策执行的直接实践者,是联系政策决策者和广大政策对象的桥梁,公共政策在制定出来以后,都要靠执行主体去实施。如果执行主体不论从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不愿意去积极地执行政策,将会影响政策执行的效率,无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这一现象在国外被称作“政策异化感”或“政策疏离感”。异化感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西方学者关注,意指人们心理上的无力、疏远、冷漠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其后有学者将异化感概念应用到政治领域。直到2009年,荷兰学者塔曼提出“政策异化感”构念维度,主要研究执行主体知觉到的与政策执行过程相分离的感受。本文受塔曼研究的启发,旨在开发和研究中国情境下执行主体的政策异化感概念。作者通过访谈执行主体,收集一手材料并基于国外先进的政策理论方法,提出了政策异化感概念,进而了解到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感受到的阻力,以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作者将政策异化感理解为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决策、行为、现象与执行主体期望不符而导致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工作相疏离的心理状态。本文将其分为五个维度:政策方案的不认同感、具体执行方式的不认同感、对资源的控制力弱、认知能力的欠缺感和失范感。之后编制Likert五分量表并通过SPSS软件对回收后问卷量表题部分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经分析和优化,最终提取出了五个公因子,和作者之前提出执行主体的政策异化感的五个子维度较为吻合。由此证明从结构上看作者提出的执行主体的政策异化感构念维度是有效的。本文只是研究中国情境下执行主体知觉到的政策异化感的初步尝试,在应用范围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但是对今后学者研究该领域问题有着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志明;;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1期

2 李瑞昌;;中国公共政策实施中的“政策空传”现象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2年03期

3 丁成际;;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原因及其规避[J];江汉论坛;2011年03期

4 龚虹波;;执行结构-政策执行-执行结果——一个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框架[J];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5 贺东航;孔繁斌;;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2556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556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e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