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农地流转参与主体行为偏差及矫正

发布时间:2020-07-05 01:39
【摘要】:随着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在“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通过放活经营使用权从而加快了农村的土地流转。农地流转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农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当前,农地流转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主要有地方政府、村委会、农户和土地流入方,这些参与主体在农地流转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诉求。由于相关制度和法律的缺失,导致农地流转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有地方政府利用行政力量过度干预农地流转、村委会强制农民土地流转、农户被动参与农地流转和土地流入方经常出现“跑路”等行为偏差。本文运用参与式治理理论对农地流转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偏差及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紧紧围绕参与式治理“赋权”“参与”“协作”三个核心要素构建了纠偏与矫正路径,不仅为分析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而且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减少农地流转中的矛盾和冲突发生,促使农地流转顺利进行,也将推动基层民主政治深入开展和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阐述了参与式治理内涵及其核心要素,包括“赋权”“参与”和“协作”等;并对我国农地流转概念、发展阶段、主要特征以及参与式治理对农地流转的意义作了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地方政府、村委会、农民、土地流入方等主要参与主体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定位及行为偏差,其行为偏差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行为错位和越位并存、村委会职能定位和行为偏离发展目标、农民多为被动参与、土地流入方存在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接着围绕“赋权”“参与”和“协作”等参与式治理核心要素剖析了各参与主体行为偏差的原因,包括赋权不足导致权力不对等、参与意识淡薄且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渠道不畅且参与机制不健全、协作平台缺失等原因。第四部分从参与式治理视角对农地流转参与主体行为进行纠偏。针对参与主体行为偏差,主要从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职责并实现“赋权”与“尽责”同步、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健全与完善多主体参与机制和建立有效的互动合作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矫正举措,为各参与主体有序参与农地流转提供了方向。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作出展望。参与式治理在农地流转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将有利于农地流转各参与主体在农地流转中的有序且有效参与,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促进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并推动地方治理模式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宗业;;推进、规范我市农地流转的几点意见[J];北京观察;2010年01期

2 吕琳;;农地流转的风险规避与化解[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5期

3 陈轶丽;农地流转问题探析[J];学习论坛;2004年05期

4 刘克春;;国外关于农地流转的理论研究[J];理论参考;2009年01期

5 郑兴明;;农地金融: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基于农地流转的思考[J];理论探索;2009年06期

6 马伟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若干构想[J];现代农业;2010年01期

7 彭莹;;搭建农地流转电子信息平台的意义、问题及措施[J];学习月刊;2010年30期

8 吴晓燕;;农地流转的特点及其对林权改革的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9 杜威漩;;农地流转的非正式制度制约及创新[J];长白学刊;2011年03期

10 吕江文;;促推农地流转之我见[J];政策;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玉;;中国农地流转问题探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金龙;何玲;岳华;;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冷思考[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李晓龙;;新时期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4 宋金泓;王世秀;高佳;王尧;;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市场化引导机制研究——以陕西省白水县为例[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5 武甲兴;;农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治理[A];第三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郜亮亮;黄季q;Rozelle Scott;徐志刚;;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农户投资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7 康雄华;王世新;刘武;雷春;;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典型区域调查为例[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宋敏;;我国农地流转现状特征及规律的实证研究 来自湖北省仙桃市93个农户的调研[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邓晓玲;张绍良;胡璐;;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及其测度模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志文;李强;;农地流转制度下农地金融激励路径的现实选择[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新方 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防范农地流转中的政绩冲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河南省南乐县国土资源局 任运生;农地流转要打好“防疫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黄伟;完善农地流转的配套制度[N];甘肃日报;2010年

4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 党国英;农地流转应推而不乱[N];江苏经济报;2013年

5 党国英;农地流转如何推而不乱[N];东方城乡报;2013年

6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 张鹏;农地流转纠纷如何治本[N];光明日报;2013年

7 谭铁安;户籍改革背景下更需规范农地流转[N];经济日报;2014年

8 瞿长福;农地流转要细心也要耐心[N];经济日报;201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张竟成邋张竟轶;西部地区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分析[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邓大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农地流转市场何以能够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中友;农地流转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栗滢超;空间信息技术在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张凤龙;税费改革后吉林省农地流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文雄;农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克春;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洋;农地流转经济驱动力微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胡建;农地流转风险规避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8 钟林;基于产权约束的农地流转市场定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车裕斌;中国农地流转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10 杨昊;农地流转的法经济学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师;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意愿与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靳艳艳;农地流转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任真礼;我国农地流转现状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4 宋伟;H镇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范婷兰;农地流转中的农民利益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高菊;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优化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

7 王鑫;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农地流转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8 陈龙威;河南省农地流转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蒋馨萍;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刘伯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地流转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2741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741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