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中国海洋层级治理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08:22
【摘要】: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论断,是当前国家治理的行动指南。我国正处于海洋事业快速发展阶段,海洋治理环境日益复杂,这不仅需要我们在技术上占领制高点,更需要海洋治理水平的提升。已有的关于海洋层级治理的文献尚少,本文从治理理论和层级治理理论出发,结合海洋特性,探讨海洋层级治理理论的内涵。透过海洋层级治理结构历史沿革,分析海洋层级治理演变规律和生成动力,从而搭建现代海洋层级治理及其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现代海洋层级治理最大的变化在于海洋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海洋治理领域的扩大化和新型的海洋治理层级结构的生成。海洋层级治理过程遵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两个逻辑路径,面临“常态治理”与“非常态治理”两种模式切换。而海洋治理参与意识的觉醒和技术手段的革新,则是推动海洋层级治理改革的驱动力。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常态模式下公众对海洋层级治理质量的感知,发现公众对海洋行政体制内部的高层与基层海洋行政组织满意度存在一定的落差,这与社会公众的海洋治理参与度和不同层级海洋行政组织的职能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探寻这些规律对于提升我国海洋层级治理能力和水平大有裨益。本文基于质性分析的视角,探讨了非常态模式下我国海洋层级治理的行动模式和运行机制。针对海洋治理领域的“康菲石油泄漏”事件,通过查询网络、查阅文献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图片、文字资料,经过编码整理后,导入QSR Nvivo11软件,探析海洋层级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上行逻辑和下行逻辑,研究海洋层级治理的运行机制,力求激发多元海洋治理主体的参与意愿,规范其参与路径,使海洋治理的层级关系趋于协同,配套体系相对完善。海洋治理的常态模式或非常态模式并非一开始就设定好的,而是因当时治理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各有侧重。而在海洋层级治理中,除了重视模式的选择和主体的多元,层级关系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讨。即使是处在同一个治理框架中,海洋层级主体也有核心—边缘的层次差异,需要不断完善层级协调机制,并在在层级融合中凝聚治理共识。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0;P74
【图文】:

技术路线图,海洋,机制体制,善治


广东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实证分析,结合典型案例资料,对非常态模式下的海洋治理动员模式进行质分析现代海洋层级治理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逻辑路线,并探善治理机制体制的配套制度,以期通过新的视角为提升我国海洋治理水平提种新的思路。具体技术路线图如下:

体制结构,职能,分局,财权


图 3-1 我国海洋行政层级体制结构纵向海洋管理层次上,主要分为国家—海区—地方三级,形成国务地方人民政府辅助管理的垂直结构。其中,在黄渤海设立北海分局海分局,南海设立南海分局。16 个省市自治区中,有 12 个采取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3 个省市区(河北省、天津市和广西壮族自治资源管理机构模式,1 个市(上海市)采取专职海洋行政管理模式们可以看到,中央—地方海洋治理职能的界限在行政层级的指引下央在经济事务上的职能缩小,在宏观统筹的职能上扩大,而地方拥和财权。从总体上说,下层的海洋行政管理组织在海洋事务管理权洋行政管理组织的指导和分配,基本是上级职能的地方化和具体化的财权和人事权上,很大程度受到地方政府的限制,人事调配和运地方政府统一执行。表 3-1 国家主要涉海管理部门及其职能

示意图,治理权,海洋,力流


图 4-1 海洋层级治理中治理权力流动示意图于各个管辖层级的海洋治理主体没有一个可以垄处理海洋公共议题又需要不同治理层级的共同参主体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达成合作,实现最大海层级协同大致可分为“非常态模式下的协同”和“两种状态下的海洋治理主要区别在于:(1)社会的海洋治理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后果严重等特的重视,所形成的政治气氛会迫使海洋部门积极协治理一般不具备这些特性;(2)资源配置机制不态模式往往超越海洋主管部门或某一层级地方政府治理力量的投入;(3)所产生的后果不同——非常负面影响立竿见影,失去的是官方海洋治理的公信态海洋治理中的协同失灵往往带来“机会”的丧,以及“增进公共价值”的机会[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越鸿;;试论非政府组织在海洋综合治理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5年32期

2 王印红;渠蒙蒙;;海洋治理中的“强政府”模式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5年10期

3 王琪;崔野;;将全球治理引入海洋领域——论全球海洋治理的基本问题与我国的应对策略[J];太平洋学报;2015年06期

4 胡承槐;;从马克思的历史总体观视角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和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5 刘建军;马彦银;;层级自治:行动者的缺席与回归——多中心治理视野下的城市基层治理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刘大海;丁德文;邢文秀;刘芳明;;关于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建设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12期

7 桑玉成;鄢波;;论国家治理体系的层级结构优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8 柯学民;;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基于地方治理的分析视角[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9 蒋俊杰;;我国地方政府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挑战、问题与对策[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张欢;胡静;;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公众主观指标体系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嵌嵌;中外海洋管理体制比较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2 刘集众;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3 刘芳;治理理念下我国海洋区域管理中的协调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4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744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