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论危机自发性动员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2:02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公共空间逐渐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信息传播的空间广泛性、时效性、新鲜性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网络作为相对来说言论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发声平台对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同样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网络舆情更像是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公众态度、观点等在网络上的投影,是社会各阶层之间争取权益和需求过程中的网络话语表达形式。在过程中得到国家的关注,寻求国家对其利益的维护或支持。传统社会运动中集体行动的动员往往存在一定的目的导向,网络舆论危机同样存在一定的目的导向,因此网络舆论危机中的动员机制成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视角。而近几年,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由复杂网络虚拟空间主导的公共舆论危机事件往往呈现出不受任何组织计划制约而自发形成的现象,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受自发性资源动员机制的影响,呈现出负面舆论涌现趋势,使得政府对之的管控难度不断加大。社会变迁过程中由于政治结构的不稳定导致社会积怨不断加深,是导致社会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发展迅猛态势的出现及其对公民社会言论表达渠道的扩展,为社会运动中的集体行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过程往往与社会运动形成过程存在同样机理。运用社会运动中资源动员理论分析网络舆论危机生成过程中的动员机制,并结合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研究领域进行分析,可以更全面多角度的对网络舆论危机进行管控以及引导机制的建立。通过对网络舆论危机自发性资源动员机制中资源动员、参与性成员动员、框架整合动员三个维度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分析。将三个维度作为网络空间资源、参与动员群体资源、框架整合动员话语资源来分析网络舆论危机中自发性资源动员机制,并对三个维度之间关联性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自发性资源动员过程进行微观、宏观并存式的解释。微观解释主要体现在新媒体时代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对网络舆论危机影响的效应分析,以及在网络舆论危机资源动员过程中,起到直观影响作用的框架动员作用的分析。宏观方面则主要是对影响网络舆论危机中参与动员群体的参与心理,以及宏观结构、风险性社会因素等对网络舆论危机参与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发现,网络舆论危机自发性资源动员过程中,参与者共同元素偏好的聚集往往是自发性动员形成的根本原因。网络空间中资源的支持以及参与动员者自发性的聚集,以达到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作用为目的,网络虚拟空间自发性的框架整合策略是网络舆论危机自发性资源动员的客观存在性关键因素。然而,基于对网络空间信息传播复杂、网络环境中人际关系复杂的现实条件,自发性网络舆论危机形成过程中,网民依旧存在信息“导向需求”。加之政府对公共信息掌控权占有主要优势,以及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为政府带来了网络舆论危机正向引导的有利空间。政府相关部门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积极主动的议题属性显要化再设置传播,将有利于网络舆论危机恶性发展趋势的转向和逐渐消弭。与此同时,建立科学的网络舆论危机信息管控机制,构建可持续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中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非零合博弈,可为新媒体时代下社会稳定治理提供有利的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
【图文】: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论危机自发性动员机制研究


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分析框架(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自发性,驱动流,危机,作者


23图 1-1 网络舆论危机中自发性“资源”动员驱动流程(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D. McCarthy and Mayer N. Zald, Resource Mobilization and Movement ts:APartial Theory, The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82, 1997, p.1214.、贺涛:《微博舆论传播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模式及其演化机制》,载《新闻与传播研究》,第 93 页。

危机事件,网民,问卷调查,数据来源


图 1-2 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网民关注角度(数据来源:作者自制问卷调查结果)舆论危机主体自发性参与意识的转变迁的进一步的推进,带来了社会风险系数的提高。社会言论自由的发展过程中急需一个表达的渠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瑞昌;文怡;;“微政务”发展的轨迹、挑战与趋势[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4年01期

2 马志浩;葛进平;;从流言到议题的网络舆论机制: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议程融合探析[J];国际新闻界;2013年07期

3 杨妍;;自媒体时代政府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塔西佗陷阱”[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5期

4 蒋乐进;;论网络舆论形成与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748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748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d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