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治边东南:闽南地名内涵与传统治道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01:05
【摘要】:地名是一种重要的象征性符号,“是人类文化史的活化石”,政区地名浓缩了该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重要信息。本论文通过地名内涵与治道的勾连,结合历史治理的衍化,动态地体现了闽南地区治道精神,是法史学研究的一种创新尝试。本研究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本研究的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进行阐释,简述本研究的旨趣与方法,介绍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文献资料和论文框架。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论述晋江、洛江、漳州、漳浦、思明等地名内涵所体现的“慎终追远”治道精神及该治道在闽南历史治理中的体现及作用;第二章从“安”字的秩序价值和闽南人的天道观论述闽南地区偏爱带“安”地名,并从三国东吴首设“东安县”说起,阐释历代治理者在闽南采取“保境安民”的治道措施;第三章论述闽南地名内涵与“文武德刑”治道的变化,从闽南地名的脱“武”化,和选择“德化”、“龙文”等地名看出闽南地域的“轻刑崇德”治道特征;第四章从“永春、丰泽、集美、云霄、芗城、鲤城”这组地名体现“文华”,而“东山、湖里、石狮、泉港、海沧”则反映出“质朴”说起,论述闽南地名反映“文质相间”治道的演变与社会发展样态;第五章论述作为“平和”置县之父的王阳明,其“心学”对“平和”地名及治道的影响;第六章论述厦门、金门地名中的治道缩影--固守与开放,揭示在明清两朝总体海禁政策的背景下,闽南的地方治理仍保留对外开放的特殊因素。各章貌似独立,实际上是紧紧围绕地名与治道之间的关系,结合历史治理进行阐述,揭示各种治道下涵养出闽南独特的地域人文特点。第三部分为余论,点明地名作为文化符号对法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出从地名中去研究治道也是对地名研究的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可翔;;七次对话,次次“有资于治道”——《赤壁之战》中孙权的对话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07期

2 曹颂今;;以直为先:范仲淹“治道赋”的创作思想发微[J];名作欣赏;2011年11期

3 尹振环;;《老子》哲学提出的君人南面术——试析老子的治道[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4 张大为;;辨方正位,体国经野——东方传统当中的“治道”与“制度”问题[J];山花;2014年13期

5 徐平华;;陆贾论治道的三维向度及当代价值[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张福如;;区域治道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J];岭南学刊;2010年04期

7 黎晓平;;中国治道之求索[J];清华法治论衡;2002年00期

8 向达;;《黄帝四经》“法主德辅”的治道精神及其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9 方朝f

本文编号:2755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755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9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