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G市谢村的公共事物治理之路研究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公共事物治理中集体行动困境问题的解释性理论
1.3.2 关于中国宗族/政权因素与农村公共事物治理之关系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2 宗族与政权关系影响下之谢村公共事物治理实状
2.1 谢村简介
2.2 谢村各项公共事物治理概况
2.2.1 农田水利的修建管理与使用
2.2.1.1 水利设施的修建过程简述
2.2.1.2 用水安排与管理的简要情况
2.2.2 祠堂的修建与管理运作
2.2.2.1 祠堂的使用与历史简介
2.2.2.2 祠堂的两次大修整过程简述
2.2.2.3 祠堂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2.2.3 道路的修建过程
2.2.3.1 族内道路修建项目的简况
2.2.3.2 政府“一事一议”项目下的道路修筑过程
2.2.4 自来水厂拟建设之纠纷始末
3 谢村公共事物治理成败溯源
3.1 治理成功的原因分析:治理与当地文化的契合
3.1.1 礼俗文化对族人组织方式的形成与影响
3.1.2 礼俗文化何以能促成公共事物的有效治理?
3.1.2.1 扫墓祭祖活动:文化传承、认同与沟通议事
3.1.2.2 “红白事”的操办:共悲互喜、互助互济
3.1.2.3 其它联姻关系、独特的节庆等:族际沟通与交往
3.1.2.4 长幼秩序、礼义伦理、熟人社会:责任与约束
3.2 治理失败的原因分析:治理与当地文化的背离
3.2.1 村委会的由来及其角色的扭曲
3.2.2 村委与村民间的信任缺失
3.2.3 当权治理运作和目标与农村需求的背离
3.3 小结
3.3.1 奥斯特罗姆的新制度主义与文化的关系
3.3.2 帕特南的社会资本与文化的关系
3.3.3 宗族文化在现代村庄治理中的再思考
4 农村公共事物治理途径之初探
4.1 以构建NGO为途径的自主治理为什么行不通?
4.2 中国农村公共事物治理具体要怎么走?
4.3 努力寻求治理目标与逻辑的转化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0条
1 ;你对公共事物较真吗[J];当代工人;2018年11期
2 徐理响;;农村公共事物治理中的制度供给与农民参与——对螺百社区“一事一议”制度实施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孙莉莉;孙远太;;多中心治理:中国农村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J];中国发展;2007年02期
4 徐理响;;从动员式参与到自主式参与——农村公共事物治理中的农民角色分析[J];学术界;2011年05期
5 段拥军;;公权与腐败[J];书屋;2003年08期
6 刘三林;彭穗生;;核能可持续利用问题的分析——基于全球公共事物治理模型的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2年02期
7 陈艳敏;;多中心治理理论:一种公共事物自主治理的制度理论[J];新疆社科论坛;2007年03期
8 施庆裕;;公共事物治理视野下的集体困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6期
9 ;责任感[J];杂文选刊(下旬刊);2010年04期
10 刘伟明;葛伟;;假设与理论适用范围分析——《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概述[J];机构与行政;2011年03期
11 徐理响;;“公共池塘资源理论”与我国农村公共事物治理——D队公共池塘水资源使用情况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6年02期
12 杨团;;社会政策要研究公共事物运营难题[J];战略与管理;2004年04期
13 林小龙;;“单中心”公共事物治理之道的现代困境——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案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14 毛寿龙;;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5 李海鑫;马夺魁;;培育公民社会 推动善治模式的普遍建立[J];学理论;2011年34期
16 田国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的研究综述[J];西部皮革;2016年14期
17 子君;推行分餐正当其时[J];税务;2003年08期
18 靳永翥;;共同行动与新制度设计——《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比较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19 章平;徐雅卿;;精英视角下公共事物自我治理集体行动的发生机制——以深圳和平小区城中村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8年05期
20 尚水石;;从子民到公民[J];人民公安;2005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谢冰梅;广西G市谢村的公共事物治理之路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2 刘业进;教育服务提供—生产的制度安排——NIE在公共事物治理中的一个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秦梦;论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永梅;善治的理论溯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时影;论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多元协作治理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毛素梅;论公民社会的合法性[D];重庆大学;2006年
7 侯翠翠;电视广告中的青年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94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89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