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多元共治视角下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研究 ——以大同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04 18:42
  孤残儿童,集孤苦、残疾于一身,处于社会中最弱势的地位,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当前,我国孤残儿童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每一天都有几名生而残疾、不幸患病、意外受伤的孩童被狠心遗弃。政府予以他们的养育供给充分的重视,将这些孩童置于社会福利的保护网之下,庇护他们的成长。收留和抚育孤残儿童的责任一直由政府民政部门承担,由政府拨款创办各级地方儿童福利院安置无依无靠的儿童。有很长时间,是通过儿童福利院对孤残儿童进行机构内集中养育,虽说是给了孩童们一个稳定的栖身之处,但在经济社会的前进和政府职能的转型中,这种模式涌现出很多问题,不断增长的孤残儿童养育需求和政府财政负担沉重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针对这一群体的家庭寄养应运而生。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最早由地方政府主导、地方社会福利机构发起并在当地农村实行。新中国成立伊始,三晋大地上的小村落--大同散岔村开创的农村乳娘养育形式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这种家庭式的代养照料慢慢开始展现出了其在给付福利方面的裨益良多的特点和长处,儿童在其中也切实受益,渐渐地在社会上多领域赢取了肯定,由此开始扩散向其他的地区且加以持续改良。但是相应的家庭寄养规模、...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内研究情况综述
        1.2.2 国外研究情况综述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孤残儿童
        2.1.2 家庭寄养
        2.1.3 生存照顾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2 给付行政理论
        2.2.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论
第3章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的多元共治主体
    3.1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应用
        3.1.1 理论应用的思路
        3.1.2 理论应用的机制
        3.1.3 理论应用的目标
    3.2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
        3.2.1 政府部门的角色
        3.2.2 政府部门的责任
    3.3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福利机构的职能发挥
        3.3.1 福利机构的定位
        3.3.2 福利机构的作用
    3.4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
        3.4.1 社会组织的作用
        3.4.2 寄养家庭的功能
        3.4.3 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的职责
第4章 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发展
    4.1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发展历程
        4.1.1 初创萌芽阶段
        4.1.2 成长生根阶段
        4.1.3 规范定型阶段
    4.2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成效
    4.3 个案研究:大同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
        4.3.1 农村“乳娘”—农村家庭寄养
        4.3.2 城市“妈妈”—城市家庭寄宿
        4.3.3 大同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的经验总结
第5章 大同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1 政府方面的问题
        5.1.1 职能转型尚未完成,供给主体相对单一
        5.1.2 购买意识较为局限,社会化程度仍不高
        5.1.3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社会资金有效引入机制
        5.1.4 宣传引导还不到位,舆论氛围有待营造
    5.2 福利机构方面的问题
        5.2.1 现有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5.2.2 社会互动交流缺乏,信息化水平尚且不高
        5.2.3 培训评估体系不完善,第三方机构还未介入
    5.3 社会力量方面的问题
        5.3.1 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不足,提供帮助能力有限
        5.3.2 寄养家庭水平参差不齐,参与热情不再高涨
        5.3.3 志愿者参与能力较弱,长效帮扶机制缺失
第6章 完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6.1 针对政府方面的建议
        6.1.1 深化政府职能转型,推动多元主体合作
        6.1.2 增强购买服务意识,助力福利社会化发展
        6.1.3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吸收广泛社会捐赠
        6.1.4 加强多样化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关注程度
    6.2 针对福利机构方面的建议
        6.2.1 壮大工作人员队伍,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6.2.2 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加强信息化沟通管理
        6.2.3 完善评估培训体系,引导第三方机构介入
    6.3 针对社会力量方面的建议
        6.3.1 增强社会组织自身发展,激发更有力促进作用
        6.3.2 提升寄养家庭养育水平,培育更广泛参与热情
        6.3.3 加强志愿者及社工参与度,建立更精准长效机制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方向——从《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到《家庭寄养管理办法》[J]. 梁土坤.  理论月刊. 2015(07)
[2]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济南市儿童福利院为例[J]. 韩晶,韩芳.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3]中美家庭寄养的比较及启示[J]. 乔东平,谢倩雯.  中国青年研究. 2013(10)
[4]英国儿童福利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发[J]. 李晓云.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3(09)
[5]中外家庭寄养实施效果比较研究[J]. 吕普方.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3(04)
[6]完善中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J]. 胡奇.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2(09)
[7]儿童福利社会化视角下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探索[J]. 江秀娜.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2(03)
[8]大同市社会福利院:创新养育模式——家庭寄宿[J]. 靳保利,杨静,张丽慧.  社会福利. 2012(01)
[9]美国儿童家庭寄养体系及其启示[J]. 满小欧,李月娥.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10]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空间[J]. 李细香,阳海霞.  社会工作(学术版). 2011(02)

博士论文
[1]民间慈善组织参与孤贫儿童救助研究[D]. 陈静.吉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下的福利供给研究[D]. 张亚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2]寄养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何彩平.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898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898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a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