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我国网络舆情政府监管对策研究 ——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27 14: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提出既要控制网络空间存在的风险,也要发挥出其内在活力两点要求。但从当前网络舆情监管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政府似乎并没有在控制舆情风险与发挥网络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掌握平衡精髓。因此,不同于以往我国学者主要从外部控制层面提出网络舆情监管对策的研究角度,本研究主要从网络舆情构成和运行整体状态出发,结合网络舆情自身特点与政府监管两个层面,对网络舆情政府监管对策进行整体、深入的研究。根据本研究调查发现,我国网络舆情在形成过程中受主体、规则和舆论场三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会呈现出平衡或失衡两种状态。而无论是哪种状态,都需要我国政府采取有效的监管对策削减失衡状态,并在网络舆情平衡运行的过程中调动其民意表达、调解矛盾等正向功能。但本研究在深入调查我国网络舆情政府监管现状和对“重庆公交坠江”网络舆情案例做出全面分析后发现:我国政府并没有在把握网络舆情运行规律的基础之上,对网络舆情实施有效的监管策略,监管目的也集中于消除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监管法规尚未完善、舆情监测和预警能力不足、政府舆论场话语竞争力较弱和网络舆情主体协同意识较低等问题,我国政...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网络舆情政府监管对策研究 ——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


网络舆情运行平衡状态如图1-2所示,当网络舆情处于平衡状态时,在相关规则的作用下各网络

舆情,舆论,状态,民间


硕士学位论文方向发展并在短时间内形成危害性较高的攻击力量,给社会、个人或群体剧烈伤害。当网络舆情呈现出以上运行状态时,通常都被认为是失衡的。重庆公交坠江”网络舆情在初始阶段呈平衡状态,但由于主流新闻媒体不道、大量煽动性言论和民众情绪迸发,加之政府未及时进行舆情监测,致间舆论场呈现失控状态。因此,本文在对各网络舆情失衡状态进行深入研分析后,从网络舆情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出发,绘制出网络舆情失衡状(见图 1-3)。

舆情,培训课程,详情


图 1-6:我国 2013年-2018 年网络舆情课程举办次数详情图①料来源:据公开资料所得从人民慕课(MOOC)培训课程内容来看,它主要从理论和实操两方面和训练工作人员网络舆情监管的能力。但从图 1-7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理论、场景模拟、分组研讨环节还是案例解析环节中,都表现出学习范围过窄及时更新课程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偏向短视频平台传播的趋势民慕课也并未增设相应培训课程。5278101270102030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开展次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网络舆情治理的系统分析与善治路径[J]. 张权,燕继荣.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9)
[2]“穿山甲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发展及政府应对启示[J]. 孟育耀.  当代传播. 2017(05)
[3]网络参与中的网民及其行为——一项着眼于政治信任变化的研究[J]. 张权.  社会科学战线. 2017(05)
[4]大数据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J]. 袁野,兰月新,张鹏,夏一雪,刘媛.  武警学院学报. 2017(01)
[5]暴恐事件网络舆情风险预警研究[J]. 瞿志凯,张秋波,兰月新,焦扬,袁野.  情报杂志. 2016(06)
[6]舆情吸纳:网络舆情的再中心化及困境[J]. 赵梦溪.  当代传播. 2016(02)
[7]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时段特征和政府预警模式研究[J]. 陈海汉,陈婷.  图书馆学研究. 2015(01)
[8]中国网络舆情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王一.  北京社会科学. 2014(09)
[9]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及应对[J]. 许林,于瑮.  学术论坛. 2014(09)
[10]国内外网络舆情研究态势和文献基础分析[J]. 孙宁,陈雅.  图书馆建设. 2014(06)

博士论文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 方付建.华中科技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影响的策略研究[D]. 潘铃.东北农业大学 2015
[2]自由与秩序的冲突与平衡[D]. 李沅骏.广西大学 2015
[3]政府管理网络舆论研究[D]. 刘慧君.西南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03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003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