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邻避设施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1 02:24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城镇化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公民从要求保障最低限度的生存权阶段逐渐走向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发展权阶段,对高质量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参与政府事务的意愿日趋增强正是其具体体现。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城市发展对公共设施建设需求的增加,近年来,由于邻避设施的选址和建设问题,我国发生了许多邻避冲突事件。例如,厦门、大连、宁波、昆明等地的PX项目都因选址问题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体性抗争活动;广东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因遭到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而终止;甚至在上海杨浦还发生了对社区养老院建设的抗议活动。此类设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往往能够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产生的效益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但其负的外部性却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周边居民的利益。如果地方政府无法妥善协调邻避设施与附近居民之间利益博弈,便有可能产生由不满情绪引发的集体性抗争行为。在邻避设施的规划选址之初,由于政府和居民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叠加各利益主体间沟通不畅,公众难以真正行使其参与权,而地方政府传统的封闭式决策模式则进一步激化了这种矛盾,由于政府未能在公众产生邻避情结的初期及时安抚并化解这种不满情绪,...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公众对邻避设施正面效应的评价??
?3大连市政府邻避治理现状分析???(1)公众对邻避设施的评价??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如图3-1所示,80%的受访者认同邻避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是有益的,5%的受访者不认可邻避设施的正面效应。可见公众普遍认??可邻避设施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效益,带有邻避属性的公共设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较屑飼蔵!1意??图3-1公众对邻避设施正面效应的评价??对于邻避设施是否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如图3-2所示,60%的受??访者表示认同,17%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23%的受访者保持中立。可见超过半??数的公众认为邻避性公共设施会对其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从而较易产生邻避情??绪,说明政府在邻避设施的规划建设前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想法和诉求。??■极不同意??一般.??23%??贫f?比较同意??图3-2公众对邻避设施负面效应的评价??21??
3大连市政府邻避治理现状分析??100%'?::mm:?8?犧?5.〇3%??,??80%?H?1??-_?■?.?J??6〇%?34.08%?穴小??■薦|?L78%;?■较不同意??■—般??40%?mmmm?■比较同意??22.91%?.一?■非常同意??2。%?.儀?^.20〇/〇?^?—??"?-?麵?,%??〇%? ̄;—?—??—?????Q12?Q13?Q14??图3-3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及沟通渠道的认可度??由此可见,大多数公众愿意相信政府的决策是公开透明的,然而却很少有??公众了解政府发布相关信息的途径以及表达自身意见的渠道,也就是大部分公??众目前仍不知道怎样获取政府发布的邻避设施建设的相关决议以及通过民意反??馈机制行使其参与权。??(4)公众对获取知情权和参与权的态度与邻避冲突参与可能性的关系??将Q15?(您认为居民在社区建设邻避设施前拥有知情权是有必要的)、Q16??(您愿意在社区建设邻避设施前亲自参与到项目决策过程中)作为自变量,将??Q20?(如果邻避设施的建设侵犯了您的权益,并且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您会联合??其他业主发起抗议活动)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R平方值为〇.?100,意味着Q15,?Q16可以解释Q20的10.?0%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9.?798,p?<0.?05),也即说明Q15,?Q16??中至少一项会对Q20产生影响关系。Q15的回归系数值为0.?107(t=1.553,p??=0.?122>0.?05),意味着Q15并不会对Q20产生影响关系;Q16的回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社区利益协议——美国解决邻避冲突的经验及启示[J]. 王凌光. 行政法学研究. 2018(05)
[2]城市治理中邻避问题的公共价值失灵[J]. 王佃利,王铮. 社会科学文摘. 2018(08)
[3]政府治理邻避冲突中决策优化研究[J]. 刘芯同,马光焱. 当代经济. 2018(16)
[4]邻避冲突治理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J]. 陈宝胜.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8)
[5]邻避冲突何以协商治理:以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J]. 张紧跟. 行政论坛. 2018(04)
[6]环境类邻避设施的风险感知与冲突治理策略分析[J]. 邵青. 经济研究导刊. 2018(20)
[7]政府邻避冲突治理中价值选择困境与化解[J]. 伍玉振,昌业云. 行政与法. 2018(06)
[8]中国的邻避困境及其治理路径研究[J]. 葛晓龙,刘姣. 经贸实践. 2018(12)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法律保障[J]. 吴宇. 法商研究. 2018(02)
[10]邻避冲突的生成逻辑及其治理——基于赋权视角[J]. 张良强,吴幼丽. 行政与法. 2018(01)
本文编号:3010042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公众对邻避设施正面效应的评价??
?3大连市政府邻避治理现状分析???(1)公众对邻避设施的评价??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如图3-1所示,80%的受访者认同邻避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是有益的,5%的受访者不认可邻避设施的正面效应。可见公众普遍认??可邻避设施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效益,带有邻避属性的公共设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较屑飼蔵!1意??图3-1公众对邻避设施正面效应的评价??对于邻避设施是否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如图3-2所示,60%的受??访者表示认同,17%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23%的受访者保持中立。可见超过半??数的公众认为邻避性公共设施会对其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从而较易产生邻避情??绪,说明政府在邻避设施的规划建设前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想法和诉求。??■极不同意??一般.??23%??贫f?比较同意??图3-2公众对邻避设施负面效应的评价??21??
3大连市政府邻避治理现状分析??100%'?::mm:?8?犧?5.〇3%??,??80%?H?1??-_?■?.?J??6〇%?34.08%?穴小??■薦|?L78%;?■较不同意??■—般??40%?mmmm?■比较同意??22.91%?.一?■非常同意??2。%?.儀?^.20〇/〇?^?—??"?-?麵?,%??〇%? ̄;—?—??—?????Q12?Q13?Q14??图3-3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及沟通渠道的认可度??由此可见,大多数公众愿意相信政府的决策是公开透明的,然而却很少有??公众了解政府发布相关信息的途径以及表达自身意见的渠道,也就是大部分公??众目前仍不知道怎样获取政府发布的邻避设施建设的相关决议以及通过民意反??馈机制行使其参与权。??(4)公众对获取知情权和参与权的态度与邻避冲突参与可能性的关系??将Q15?(您认为居民在社区建设邻避设施前拥有知情权是有必要的)、Q16??(您愿意在社区建设邻避设施前亲自参与到项目决策过程中)作为自变量,将??Q20?(如果邻避设施的建设侵犯了您的权益,并且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您会联合??其他业主发起抗议活动)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R平方值为〇.?100,意味着Q15,?Q16可以解释Q20的10.?0%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9.?798,p?<0.?05),也即说明Q15,?Q16??中至少一项会对Q20产生影响关系。Q15的回归系数值为0.?107(t=1.553,p??=0.?122>0.?05),意味着Q15并不会对Q20产生影响关系;Q16的回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社区利益协议——美国解决邻避冲突的经验及启示[J]. 王凌光. 行政法学研究. 2018(05)
[2]城市治理中邻避问题的公共价值失灵[J]. 王佃利,王铮. 社会科学文摘. 2018(08)
[3]政府治理邻避冲突中决策优化研究[J]. 刘芯同,马光焱. 当代经济. 2018(16)
[4]邻避冲突治理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J]. 陈宝胜.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8)
[5]邻避冲突何以协商治理:以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J]. 张紧跟. 行政论坛. 2018(04)
[6]环境类邻避设施的风险感知与冲突治理策略分析[J]. 邵青. 经济研究导刊. 2018(20)
[7]政府邻避冲突治理中价值选择困境与化解[J]. 伍玉振,昌业云. 行政与法. 2018(06)
[8]中国的邻避困境及其治理路径研究[J]. 葛晓龙,刘姣. 经贸实践. 2018(12)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法律保障[J]. 吴宇. 法商研究. 2018(02)
[10]邻避冲突的生成逻辑及其治理——基于赋权视角[J]. 张良强,吴幼丽. 行政与法. 2018(01)
本文编号:3010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01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