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障碍及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1-03-28 16:39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经济发展的成就相比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的状况比较明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状况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随着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公众的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期盼不断提高,但现阶段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和地区间供给不均衡,特别是城乡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上呈现的巨大差距,已成为新时代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社会矛盾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性选择。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深层次的制度因素,分析并厘清我国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及其成因,对我国正确选择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和化解制度障碍有着较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解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入手,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变迁,剖析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文章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1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1.1 基本概念
1.1.1 公共服务
1.1.2 基本公共服务
1.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4 制度
1.2 相关理论
1.2.1 公共物品理论
1.2.2 制度变迁理论
1.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1.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2章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演进及现实基础
2.1 建国后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演进
2.1.1 城乡二元基本公共服务制度(1949-1978)
2.1.2 城乡失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1978-2003)
2.1.3 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2003-至今)
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现实基础
2.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经济基础
2.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政策基础
2.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公众基础
第3章 影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因素
3.1 制度理念的偏差
3.1.1 “城市偏向”的发展理念
3.1.2 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缺失
3.2 制度体系不完善
3.2.1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二元分化”
3.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3.2.3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不清
3.2.4 基本公共服务评价制度不健全
3.3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3.3.1 城乡二元供给体制的固化
3.3.2 自上而下决策体制的束缚
3.3.3 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阻隔
第4章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优化路径
4.1 转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理念
4.1.1 树立改革成果共享的制度理念
4.1.2 强化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理念
4.2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4.2.1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供给制度
4.2.2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
4.2.3 厘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
4.2.4 以均等化为价值取向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2.5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制度
4.3 破除制度“路径依赖”的惯性
4.3.1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模式
4.3.2 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
4.3.3 完善农民公共利益有效表达机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本文编号:3105895
【文章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1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1.1 基本概念
1.1.1 公共服务
1.1.2 基本公共服务
1.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4 制度
1.2 相关理论
1.2.1 公共物品理论
1.2.2 制度变迁理论
1.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1.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2章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演进及现实基础
2.1 建国后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演进
2.1.1 城乡二元基本公共服务制度(1949-1978)
2.1.2 城乡失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1978-2003)
2.1.3 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2003-至今)
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现实基础
2.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经济基础
2.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政策基础
2.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公众基础
第3章 影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因素
3.1 制度理念的偏差
3.1.1 “城市偏向”的发展理念
3.1.2 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缺失
3.2 制度体系不完善
3.2.1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二元分化”
3.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3.2.3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不清
3.2.4 基本公共服务评价制度不健全
3.3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3.3.1 城乡二元供给体制的固化
3.3.2 自上而下决策体制的束缚
3.3.3 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阻隔
第4章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优化路径
4.1 转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理念
4.1.1 树立改革成果共享的制度理念
4.1.2 强化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理念
4.2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4.2.1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供给制度
4.2.2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
4.2.3 厘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
4.2.4 以均等化为价值取向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2.5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制度
4.3 破除制度“路径依赖”的惯性
4.3.1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模式
4.3.2 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
4.3.3 完善农民公共利益有效表达机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本文编号:3105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05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