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信用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3-28 16:4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熟人社会”正在转变为“陌生人社会”。日益频繁而多样的交往和交换关系更多地是在陌生人之间展开的,因而对人们间的信任、社会信用、政府信用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的信用制度、社会信用体系、政府信用体系等还处在建设过程中,还不能充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而现实中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信用缺失行为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如果任其发展,将会给社会治理、甚至整个国家治理带来极大挑战和风险。因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重大时代课题。而政府信用又是所有信用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现代经济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全都离不开完善的政府信用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推进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结合实际的层面思考解决之策。马克思信用理论,是在批判资产阶级信用思想基础上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以及信用制度的二重性等理论,对后世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而...
【文章来源】: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现状综述
0.2.1 关于马克思信用理论的研究现状
0.2.2 关于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3.1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0.3.2 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0.3.3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0.4 创新之处
0.4.1 研究视角有新意
0.4.2 观点和思路有新意
1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思想来源、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1.1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思想来源
1.1.1 商品经济和商品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1.1.2 传统社会基于高利贷借贷实践产生的信用思想
1.1.3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信用思想
1.2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形成过程
1.2.1 思想观点萌生阶段
1.2.2 核心概念产生阶段
1.2.3 理论基本形成阶段
1.3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主要内容
1.3.1 信用概念的界定
1.3.2 信用的基本形式
1.3.3 信用的双重作用
2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政府信用与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概述
2.1.1 政府信用的含义
2.1.2 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2.2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和现状
2.2.1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历史进程
2.2.2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概述
2.3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2.3.1 从信用主体看:政府信用制度不健全、群众信用意识缺乏
2.3.2 从信用体制看:政府职能超载、信用范围过大
2.3.3 从信用系统性看:信息不对称、公众参与不充足
2.3.4 从信用制度看: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待优化
2.3.5 从信用监管看:权力约束乏力、失信追究难
2.4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4.1 提升全民信用意识
2.4.2 建立健全政府信用制度、体制和机制
2.4.3 完善政府信用体系的法治保障
2.4.4 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评价体系
3 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3.1 以提高政府公信力为宗旨推进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3.1.1 坚持依法行政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3.1.2 实行政务公开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3.1.3 加强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3.1.4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3.2 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基础推进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3.2.1 全面深化改革以发展社会生产力
3.2.2 大力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以发展社会生产力
3.2.3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发展社会生产力
3.3 以降低信用风险为手段推进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3.3.1 建立健全信用法律制度以降低信用风险
3.3.2 完善征信法律制度体系以降低信用风险
3.3.3 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以降低信用风险
3.3.4 开展信用道德教育以降低信用风险
3.4 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的推进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3.4.1 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3.4.2 加强行业监管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性视角下的政府信用问题研究[J]. 李鹏,王维翊.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2]关于我国政府信用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 赵大鹏,白宝光.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6(03)
[3]如何构建电子政府信用体系[J]. 张贝尔,张锐昕.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
[4]着力培育信用产品[J]. 杨帆. 浙江经济. 2015(22)
[5]电子政府信用及其构成要素解析[J]. 张锐昕,张贝尔. 电子政务. 2015(11)
[6]多元信用监管下的政府信用建设[J]. 陈丽君,朱蕾蕊.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5(06)
[7]略论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J]. 廖茂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0)
[8]统计呼唤诚信[J]. 吕俊松. 中国统计. 2015(07)
[9]互联网领域的信用监管亟待加强[J]. 章政. 中国经济周刊. 2015(17)
[10]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时代所需[J]. 吴晶妹. 征信. 2015(02)
博士论文
[1]论政府信用[D]. 章延杰.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信用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D]. 崔蓉.新疆师范大学 2012
[2]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 陶生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05901
【文章来源】: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现状综述
0.2.1 关于马克思信用理论的研究现状
0.2.2 关于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3.1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0.3.2 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0.3.3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0.4 创新之处
0.4.1 研究视角有新意
0.4.2 观点和思路有新意
1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思想来源、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1.1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思想来源
1.1.1 商品经济和商品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1.1.2 传统社会基于高利贷借贷实践产生的信用思想
1.1.3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信用思想
1.2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形成过程
1.2.1 思想观点萌生阶段
1.2.2 核心概念产生阶段
1.2.3 理论基本形成阶段
1.3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主要内容
1.3.1 信用概念的界定
1.3.2 信用的基本形式
1.3.3 信用的双重作用
2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政府信用与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概述
2.1.1 政府信用的含义
2.1.2 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2.2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和现状
2.2.1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历史进程
2.2.2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概述
2.3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2.3.1 从信用主体看:政府信用制度不健全、群众信用意识缺乏
2.3.2 从信用体制看:政府职能超载、信用范围过大
2.3.3 从信用系统性看:信息不对称、公众参与不充足
2.3.4 从信用制度看: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待优化
2.3.5 从信用监管看:权力约束乏力、失信追究难
2.4 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4.1 提升全民信用意识
2.4.2 建立健全政府信用制度、体制和机制
2.4.3 完善政府信用体系的法治保障
2.4.4 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评价体系
3 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3.1 以提高政府公信力为宗旨推进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3.1.1 坚持依法行政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3.1.2 实行政务公开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3.1.3 加强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3.1.4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3.2 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基础推进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3.2.1 全面深化改革以发展社会生产力
3.2.2 大力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以发展社会生产力
3.2.3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发展社会生产力
3.3 以降低信用风险为手段推进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3.3.1 建立健全信用法律制度以降低信用风险
3.3.2 完善征信法律制度体系以降低信用风险
3.3.3 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以降低信用风险
3.3.4 开展信用道德教育以降低信用风险
3.4 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的推进我国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3.4.1 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3.4.2 加强行业监管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性视角下的政府信用问题研究[J]. 李鹏,王维翊.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2]关于我国政府信用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 赵大鹏,白宝光.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6(03)
[3]如何构建电子政府信用体系[J]. 张贝尔,张锐昕.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
[4]着力培育信用产品[J]. 杨帆. 浙江经济. 2015(22)
[5]电子政府信用及其构成要素解析[J]. 张锐昕,张贝尔. 电子政务. 2015(11)
[6]多元信用监管下的政府信用建设[J]. 陈丽君,朱蕾蕊.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5(06)
[7]略论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J]. 廖茂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0)
[8]统计呼唤诚信[J]. 吕俊松. 中国统计. 2015(07)
[9]互联网领域的信用监管亟待加强[J]. 章政. 中国经济周刊. 2015(17)
[10]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时代所需[J]. 吴晶妹. 征信. 2015(02)
博士论文
[1]论政府信用[D]. 章延杰.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信用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D]. 崔蓉.新疆师范大学 2012
[2]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 陶生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05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0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