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布根呼格吉木”的民族学分析 ——基于翁牛特旗德日苏嘎查的田野调查
发布时间:2021-04-30 09:32
坐落于内蒙古赤峰市中北部的德日苏嘎查是一个蒙汉杂居的村落,从属于翁牛特旗。“雅布根呼格吉木”是流行于当地的民间歌舞,也叫做“蒙古秧歌”。它是形式上借鉴汉族秧歌的表演形式,以蒙古族传统歌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融歌唱、舞蹈、乐器和说唱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文化。当地民众不仅将其视为一种娱乐方式,更视其为自己村落文化符号。2016年“蒙古秧歌”(雅布根呼格吉木)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雅布根呼格吉木”既是蒙汉民族相互交融历史记忆的见证,更是传承翁牛特旗优秀传统文化、维系翁牛特旗所属群体社会关系、表达翁牛特旗人民情感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德日苏嘎查为田野点,以“雅布根呼格吉木”为研究对象,从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视角,运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雅布根呼格吉木”进行系统的阐释和分析。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研究目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人类学民族学对舞蹈的研究。正文由第一、二、三、四章构成。第一章主要对翁牛特部源流、翁牛特旗与德日苏嘎查的历史沿革、社会变迁,“雅布根呼格吉木”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做简要概述。第二章,结合实地调查与口述...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人类学者对舞蹈的研究
(二)国内人类学者对舞蹈的研究
(三)“雅布根呼格吉木”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
(二)口述史研究
(三)文献研究
第一章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形成的区域空间
一、翁牛特部蒙古源流
二、历史沿革与社会变迁:翁牛特旗与德日苏嘎查
第二节 清代翁牛特旗汉族移民历程
一、翁牛特旗德日苏嘎查移民概述
二、德日苏嘎查生产方式变迁与蒙汉民俗的融合
第二章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起源
一、本土起源说
二、汉族秧歌传入说
三、蒙汉民俗结合说
第二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发展
一、融合时期
二、中断时期
三、恢复发展期
第三章 “雅布根呼格吉木”表演过程与表演体系
第一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表演过程
一、有序的筹备阶段
二、乡土礼仪被强化的表演过程
三、“闹元宵”表演活动的尾声
第二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表演体系
一、“雅布根呼格吉木”表演体系中的装饰
二、“雅布根呼格吉木”表演体系中的动作
三、“雅布根呼格吉木”表演体系中的唱词
第四章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民族学分析
第一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特征
一、民族性与地域性
二、民间性
三、程式性与即兴性
第二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社会文化功能
一、历史记忆功能
二、文化认同功能
三、审美功能
四、娱乐功能
第三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存续的原因
一、村民的精神需求
二、传承主体的文化自觉
三、政府的引导与支持
四、专家学者的发掘与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雅布根呼格吉木初步研究[J]. 赵敏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1)
[2]一个人类学家的视角:芭蕾是民族舞[J]. 凯阿里伊诺霍牟库,刘晓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6(03)
[3]舞蹈与文化人类学——早期人类学经典中的原住民舞蹈[J]. 张曦. 民族艺林. 2015(02)
[4]从艺术人类学视角看西部人文资源与西部民间文化的再生产[J]. 方李莉. 民族艺术. 2006(01)
[5]清代以前中原内地人口进入北方草原的原因及作用[J]. 珠飒.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5(02)
[6]更高层次的文化走向[J]. 费孝通. 民族艺术. 1999(04)
[7]往流、阿巴噶、阿鲁蒙古──元代东道诸王后裔部众的统称、万户名、王号[J]. 宝音德力根.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04)
博士论文
[1]地方记忆与身份呈现[D]. 曾澜.复旦大学 2012
[2]从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D]. 崔鸿飞.中央民族大学 2011
[3]从舞谱到舞蹈[D]. 车延芬.中央民族大学 2010
[4]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D]. 王昕.中央民族大学 2010
[5]假面阴阳—安徽贵池傩舞的田野考察与研究[D]. 罗斌.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硕士论文
[1]舞蹈人类学视域下的山东日照水族舞研究[D]. 王昭伟.曲阜师范大学 2017
[2]湘西苗族还傩愿仪式舞蹈研究[D]. 于涛.吉首大学 2016
[3]安塞腰鼓的人类学研究[D]. 井娜.贵州民族大学 2016
[4]武山秧歌研究[D]. 王新学.武汉音乐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169274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人类学者对舞蹈的研究
(二)国内人类学者对舞蹈的研究
(三)“雅布根呼格吉木”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
(二)口述史研究
(三)文献研究
第一章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形成的区域空间
一、翁牛特部蒙古源流
二、历史沿革与社会变迁:翁牛特旗与德日苏嘎查
第二节 清代翁牛特旗汉族移民历程
一、翁牛特旗德日苏嘎查移民概述
二、德日苏嘎查生产方式变迁与蒙汉民俗的融合
第二章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起源
一、本土起源说
二、汉族秧歌传入说
三、蒙汉民俗结合说
第二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发展
一、融合时期
二、中断时期
三、恢复发展期
第三章 “雅布根呼格吉木”表演过程与表演体系
第一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表演过程
一、有序的筹备阶段
二、乡土礼仪被强化的表演过程
三、“闹元宵”表演活动的尾声
第二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表演体系
一、“雅布根呼格吉木”表演体系中的装饰
二、“雅布根呼格吉木”表演体系中的动作
三、“雅布根呼格吉木”表演体系中的唱词
第四章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民族学分析
第一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特征
一、民族性与地域性
二、民间性
三、程式性与即兴性
第二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的社会文化功能
一、历史记忆功能
二、文化认同功能
三、审美功能
四、娱乐功能
第三节 “雅布根呼格吉木”存续的原因
一、村民的精神需求
二、传承主体的文化自觉
三、政府的引导与支持
四、专家学者的发掘与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雅布根呼格吉木初步研究[J]. 赵敏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1)
[2]一个人类学家的视角:芭蕾是民族舞[J]. 凯阿里伊诺霍牟库,刘晓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6(03)
[3]舞蹈与文化人类学——早期人类学经典中的原住民舞蹈[J]. 张曦. 民族艺林. 2015(02)
[4]从艺术人类学视角看西部人文资源与西部民间文化的再生产[J]. 方李莉. 民族艺术. 2006(01)
[5]清代以前中原内地人口进入北方草原的原因及作用[J]. 珠飒.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5(02)
[6]更高层次的文化走向[J]. 费孝通. 民族艺术. 1999(04)
[7]往流、阿巴噶、阿鲁蒙古──元代东道诸王后裔部众的统称、万户名、王号[J]. 宝音德力根.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04)
博士论文
[1]地方记忆与身份呈现[D]. 曾澜.复旦大学 2012
[2]从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D]. 崔鸿飞.中央民族大学 2011
[3]从舞谱到舞蹈[D]. 车延芬.中央民族大学 2010
[4]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D]. 王昕.中央民族大学 2010
[5]假面阴阳—安徽贵池傩舞的田野考察与研究[D]. 罗斌.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硕士论文
[1]舞蹈人类学视域下的山东日照水族舞研究[D]. 王昭伟.曲阜师范大学 2017
[2]湘西苗族还傩愿仪式舞蹈研究[D]. 于涛.吉首大学 2016
[3]安塞腰鼓的人类学研究[D]. 井娜.贵州民族大学 2016
[4]武山秧歌研究[D]. 王新学.武汉音乐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169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6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