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城市“旧屋区”改造中的协同共治研究 ——以福州市仓山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2 05: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将目光投向社会关注度高的“旧屋区”改造中,不断加大“旧屋区”的改造力度,短期成效明显。但传统的改造模式,依靠单一的政府主导,财政投入大且效率低下,激化政府与其他主体的利益冲突的弊端日益显现,在损害政府公信力的同时,对公共事务的有效开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逐渐局限了“旧屋区”改造的进度和力度,无法满足群众改进居住条件的需求,有碍城市的更新发展。福州市仓山区作为福州市最具历史的区划,拥有体量大、改造项目多、改造面积大的城市“旧屋区”。将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改造作为深入研究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这对其他地区的“旧屋区”改造的模式探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改造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城市“旧屋区”改造中的协同共治的理论分析入手,结合调研资料描述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改造现状和改造特点,探索协同共治的可能性,从分析我国城市“旧屋区”改造中协同共治的困境及产生困境的原因。基于此,结合我国城市“旧屋区”改造的实际情况,围绕政府、...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旧屋区”改造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
        二、治理理论
    第三节 “旧屋区”改造中协同共治的分析框架
        一、“旧屋区”改造中参与主体
        二、“旧屋区”改造中的协同共治模式
        三、“旧屋区”改造中的协同共治机制
第二章 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改造的个案考察
    第一节 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改造现状
        一、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的基本情况
        二、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的改造整体布局
    第二节 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改造的成效
        一、“旧屋区”治理成效显著提升
        二、助力实现民众共享发展
        三、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第三节 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改造的特点
        一、“旧屋区”改造中规划工作细致
        二、“旧屋区”改造中统筹分工明确
        三、“旧屋区”改造中征收目标众多
        四、“旧屋区”改造中补偿方式多样
        五、“旧屋区”改造中拆迁计划详实
        六、“旧屋区”改造中安置布局合理
第三章 福州市仓山区推进“旧屋区”改造中协同共治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改造中协同共治的困境
        一、“旧屋区”改造的利益主体诉求各异
        二、“旧屋区”改造的多元主体沟通不畅
        三、“旧屋区”改造的主体参与意识缺乏
        四、“旧屋区”改造的参与改造目标单一
        五、“旧屋区”改造的主体合作渠道短缺
    第二节 福州市仓山区政府“旧屋区”改造中协同共治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旧屋区”改造中利益制衡机制不健全
        二、“旧屋区”改造中政府互惠机制不完善
        三、“旧屋区”改造中公民参与理念不成熟
        四、“旧屋区”改造中企业与开发商观念滞后
        五、“旧屋区”改造中社会组织承接能力不足
第四章 深化城市“旧屋区”改造协同共治的对策
    第一节 以协同共治为导向,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及角色定位
        一、转变治理理念,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二、完善政策法规,推动治理的法制化
        三、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改造的规范化
        四、鼓励协同互惠,增强合作的科学化
    第二节 以协同共治为目标,加强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提升
        一、培育良好社会组织,加强组织自身建设
        二、加快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优势互补
        三、提高组织公信力建设,提升社会认可度
    第三节 以协同共治为支撑,健全公民参与协同的赋权制度
        一、完善公民参与意识,形成协同共治合力
        二、建立利益表达机制,拓宽公民参与渠道
    第四节 以协同共治为动力,引导企业与开发商加大投入
        一、创新融资方式,鼓励企业与开发商自主参与
        二、完善资源配置,强化主体多元协同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182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82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4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