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政府形态及其功能性分权理论
发布时间:2021-05-13 13:2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理念、政治体制以及政治行为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需要有为政府对公共资产进行有效经营管理以保值增值。有为政府的效率导向意味着公共权力之间的协调优先于制约。政党与国家的整体化由于更有利于协调而具有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党与国家的整体性并不排斥包括具体政务分工与抽象功能分工在内的政治分工。政治分工是国家治理复杂性的必然要求,分工的专业化提高了权力运行的效率;另一方面政治分工必然带来的政治分权又为权力的制约监督提供了基础。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 2020,52(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公有制经济与有为政府
二、有为政府与“党和国家”的整体化
三、党和国家整体性之下的政治分工与分权
(一)复杂性治理条件下政治分工与分权的必然性
(二)具体政务分工及其协调:分工与分权的组织化
(三)抽象功能分工及其协调:功能性分工与分权
四、一个基于中国场景的分析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基础的有为政府
(二)当代中国党和国家的整体化建设及其政治分工与分权
五、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功能性分权:中国特色的权力分立体系[J]. 陈国权,皇甫鑫. 江海学刊. 2020(04)
[2]功能性分权体系的制约与协调机制——基于“结构—过程”的分析[J]. 陈国权,皇甫鑫. 浙江社会科学. 2020(01)
[3]危机即新纪元:基于本体论反思的公共行政理论重构[J]. 何艳玲,张雪帆. 政治学研究. 2019(05)
[4]中国政治学的转型:分化与定位[J]. 景跃进. 政治学研究. 2019(02)
[5]变革中的公共管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管理的十大变化[J]. 竺乾威.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6]在线协作、数据共享与整体性政府——基于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分析[J]. 陈国权,皇甫鑫.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3)
[7]六权分工:中国政治体制概括新探[J]. 鄢一龙.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8]第三区域政企统合治理与集权化现象研究[J]. 陈国权,毛益民. 政治学研究. 2015(02)
[9]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 渠敬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5)
[10]中国地方政府应对市场化改革的策略:抓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理论假说与案例研究[J]. 曹正汉,史晋川. 社会学研究. 2009(04)
本文编号:3184043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 2020,52(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公有制经济与有为政府
二、有为政府与“党和国家”的整体化
三、党和国家整体性之下的政治分工与分权
(一)复杂性治理条件下政治分工与分权的必然性
(二)具体政务分工及其协调:分工与分权的组织化
(三)抽象功能分工及其协调:功能性分工与分权
四、一个基于中国场景的分析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基础的有为政府
(二)当代中国党和国家的整体化建设及其政治分工与分权
五、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功能性分权:中国特色的权力分立体系[J]. 陈国权,皇甫鑫. 江海学刊. 2020(04)
[2]功能性分权体系的制约与协调机制——基于“结构—过程”的分析[J]. 陈国权,皇甫鑫. 浙江社会科学. 2020(01)
[3]危机即新纪元:基于本体论反思的公共行政理论重构[J]. 何艳玲,张雪帆. 政治学研究. 2019(05)
[4]中国政治学的转型:分化与定位[J]. 景跃进. 政治学研究. 2019(02)
[5]变革中的公共管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管理的十大变化[J]. 竺乾威.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6]在线协作、数据共享与整体性政府——基于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分析[J]. 陈国权,皇甫鑫.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3)
[7]六权分工:中国政治体制概括新探[J]. 鄢一龙.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8]第三区域政企统合治理与集权化现象研究[J]. 陈国权,毛益民. 政治学研究. 2015(02)
[9]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 渠敬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5)
[10]中国地方政府应对市场化改革的策略:抓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理论假说与案例研究[J]. 曹正汉,史晋川. 社会学研究. 2009(04)
本文编号:3184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8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