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模式、特征与有益经验
发布时间:2021-06-01 06:02
高危频发的突发性紧急事件是阻碍现代人类社会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分别根据各自国情有目标、有计划地构建各有所长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模式,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对这些成熟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可以获得一些有益于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
【文章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美国“FEMA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模式
日本是北太平洋上由若干个岛屿组成的狭长岛国,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在具体的应急管理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经过总结完善逐步形成了效果显著、独具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模式(见图2)。首先,加强中央权威、坚持统一管理。日本已经形成以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为最高指挥官,以安全保障会议、中央防灾会议等常设机构与针对各种紧急事态组建的临时应急管理机构为基本组织架构,内阁官房负责整体协调和联络,国土厅、防卫厅和消防厅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其中,日本尤其注重强化首相的应急指挥权和内阁官房的综合协调权,从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中央权威。其次,重视推动应急文化建设。一方面,在每年固定的“防灾日”、“水防月”、“危险品安全周”等抗灾宣传活动日期间,采取展览、媒体宣传、发放应急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主题性应急教育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编写《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应急教育指导资料》等教材,指导在校学生开展灾害预防和应对教育[9]。此外,日本各地还设有应急教育培训中心与防灾博物馆。如大阪防灾训练中心,馆内设有“体验型防灾学习设施”[10],能够让居民充分学习、体验抗灾自救的应急知识和求生技能。再次,推动社会团体和全体公众综合参与。日本在《灾害对策基本法》中明确规定了社会团体和普通市民的防灾责任,提倡培育公民自救、互助、公助的应急能力。社会团体和全体公众必须忠实履行法令或地区防灾计划的规定,谋求自救手段、努力为防灾作贡献。例如,《东京都震灾对策条例》规定的两条基本理念,即“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我们的城市我们保护”,强调需要政府以外的其他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到应急管理中。从此,重视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日本在二战后先后修订的《灾害救助法》、《灾害对策基本法》,在应急管理中具有“小宪法”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立基于此,日本根据现实需要又陆续制定了一些针对地震、恐怖袭击等各类紧急事件的单行法,如《地震保险法》、《恐怖活动对策特别措施法》等等。此外,日本还构建了包括防灾计划架构、专项防灾计划和地方防灾计划在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完备预案体系及行动方案。最后,注重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日本专门设立国立防灾研究所,每年投入上百亿日元以持续加强应急管理科技供给。以灾害气候监测预警科技研究为例,科研机构积极利用遥感遥测等技术,研发高精度卫星系统等先进智能科技,从而不断提高对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处理能力。(三)俄罗斯“垂直统一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模式
英国内政部早在1991年就明确提出整合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认为只有依靠跨领域、各层级组织机构彼此间的整合与协同,才能有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突发性事件。至今,英国从“水平、垂直、理念、系统”四个方面入手,已然形成了“整合管理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模式(见图4)。水平整合即在中央、地方的同层级组织部门内部进行横向整合,能够有效避免多头领导,形成统一管理。通过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协调组织,如国民紧急事务委员会、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地方应急管理讨论会,推动同级各组织部门达成一致。垂直整合,即在中央、地方等不同层级组织部门间协调组织划分与职能分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金、银、铜”三级应急处置机制。理念整合,即通过立法、编制手册、培训等方式,确保各应急管理组织部门的指导思想、处置原则和处置方式保持一致。系统整合,即对应急管理中的通讯系统、数据系统、技术系统的整合与共享[12]。二、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主要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J]. 薛澜. 公共管理评论. 2019(03)
[2]美国的灾害教育[J]. 汪文忠. 防灾博览. 2019(03)
[3]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公共安全管理科技供给创新[J]. 黄杨森,王义保. 宁夏社会科学. 2019(01)
[4]构建新时代国家综合应急救援体系的思考[J]. 兰臻.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07)
[5]日本灾害危机管理的紧急对策体制[J]. 刘轩.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6]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J]. 张海波,童星.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3)
[7]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建设路径探析[J]. 曹海峰. 中州学刊. 2013(12)
[8]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J]. 孙静霞,张诤.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04)
[9]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 陶世祥. 改革. 2011(04)
[10]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以美、日、俄三国为例[J]. 黎昕,王晓雯.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0(05)
本文编号:3209804
【文章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美国“FEMA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模式
日本是北太平洋上由若干个岛屿组成的狭长岛国,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在具体的应急管理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经过总结完善逐步形成了效果显著、独具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模式(见图2)。首先,加强中央权威、坚持统一管理。日本已经形成以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为最高指挥官,以安全保障会议、中央防灾会议等常设机构与针对各种紧急事态组建的临时应急管理机构为基本组织架构,内阁官房负责整体协调和联络,国土厅、防卫厅和消防厅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其中,日本尤其注重强化首相的应急指挥权和内阁官房的综合协调权,从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中央权威。其次,重视推动应急文化建设。一方面,在每年固定的“防灾日”、“水防月”、“危险品安全周”等抗灾宣传活动日期间,采取展览、媒体宣传、发放应急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主题性应急教育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编写《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应急教育指导资料》等教材,指导在校学生开展灾害预防和应对教育[9]。此外,日本各地还设有应急教育培训中心与防灾博物馆。如大阪防灾训练中心,馆内设有“体验型防灾学习设施”[10],能够让居民充分学习、体验抗灾自救的应急知识和求生技能。再次,推动社会团体和全体公众综合参与。日本在《灾害对策基本法》中明确规定了社会团体和普通市民的防灾责任,提倡培育公民自救、互助、公助的应急能力。社会团体和全体公众必须忠实履行法令或地区防灾计划的规定,谋求自救手段、努力为防灾作贡献。例如,《东京都震灾对策条例》规定的两条基本理念,即“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我们的城市我们保护”,强调需要政府以外的其他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到应急管理中。从此,重视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日本在二战后先后修订的《灾害救助法》、《灾害对策基本法》,在应急管理中具有“小宪法”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立基于此,日本根据现实需要又陆续制定了一些针对地震、恐怖袭击等各类紧急事件的单行法,如《地震保险法》、《恐怖活动对策特别措施法》等等。此外,日本还构建了包括防灾计划架构、专项防灾计划和地方防灾计划在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完备预案体系及行动方案。最后,注重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日本专门设立国立防灾研究所,每年投入上百亿日元以持续加强应急管理科技供给。以灾害气候监测预警科技研究为例,科研机构积极利用遥感遥测等技术,研发高精度卫星系统等先进智能科技,从而不断提高对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处理能力。(三)俄罗斯“垂直统一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模式
英国内政部早在1991年就明确提出整合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认为只有依靠跨领域、各层级组织机构彼此间的整合与协同,才能有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突发性事件。至今,英国从“水平、垂直、理念、系统”四个方面入手,已然形成了“整合管理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模式(见图4)。水平整合即在中央、地方的同层级组织部门内部进行横向整合,能够有效避免多头领导,形成统一管理。通过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协调组织,如国民紧急事务委员会、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地方应急管理讨论会,推动同级各组织部门达成一致。垂直整合,即在中央、地方等不同层级组织部门间协调组织划分与职能分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金、银、铜”三级应急处置机制。理念整合,即通过立法、编制手册、培训等方式,确保各应急管理组织部门的指导思想、处置原则和处置方式保持一致。系统整合,即对应急管理中的通讯系统、数据系统、技术系统的整合与共享[12]。二、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主要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J]. 薛澜. 公共管理评论. 2019(03)
[2]美国的灾害教育[J]. 汪文忠. 防灾博览. 2019(03)
[3]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公共安全管理科技供给创新[J]. 黄杨森,王义保. 宁夏社会科学. 2019(01)
[4]构建新时代国家综合应急救援体系的思考[J]. 兰臻.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07)
[5]日本灾害危机管理的紧急对策体制[J]. 刘轩.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6]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J]. 张海波,童星.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3)
[7]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建设路径探析[J]. 曹海峰. 中州学刊. 2013(12)
[8]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J]. 孙静霞,张诤.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04)
[9]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 陶世祥. 改革. 2011(04)
[10]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以美、日、俄三国为例[J]. 黎昕,王晓雯.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0(05)
本文编号:3209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20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