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始于2003年“非典”事件的行政问责制度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行政问责的对象逐步由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普通公务人员,行政问责的范围逐步由传统的安全生产事故问责扩大到工作纪律、工作作风问责,行政问责案件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然而,现有的行政问责理论研究成果却未对行政问责实践的重大变化及时予以回应,行政问责的实践也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行政问责主体作为行政问责制度的核心要素,其是否科学完善直接关系到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效果。本文将行政问责主体制度作为研究视角,以期发挥以重点带动全面的作用,从而对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度提供一点借鉴。本文从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的法规范现状角度对我国行政问责主体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探究其存在的法律位阶低、缺乏权威性、规定不一致、缺乏统一性、内容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对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的现实壁垒进行了研究,探究其存在党内问责主体与行政问责主体冲突、同体问责主体问责力度不够、异体问责主体参与程度不够等问题。对西方国家相对成熟的行政问责主体制度从议会问责、司法机关问责、行政机关内部问责、非权力主体问责等角度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重点突出异体问责、强化专门机关问责、充分保障公众参与的经验启示。在深入细致分析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法规范缺陷和现实壁垒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行政问责主体法律体系、巩固强化同体问责主体和完善异体问责体系的制度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 行政问责主体制度 同体问责主体 异体问责主体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一、导论10-15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及创新点11-13
- 1. 研究现状11-12
- 2. 创新点12-13
- (三) 研究方法13-15
- 1. 文献分析法13
- 2. 实证分析方法13
- 3. 比较研究方法13-15
- 二、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的法规范考察15-24
- (一) 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的法规范现状15-19
- 1. 同体问责主体15-18
- 2. 异体问责主体18-19
- (二)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的法规范缺陷19-24
- 1. 法律位阶低,缺乏权威性19-20
- 2. 规定不一致,缺乏统一性20-22
- 2. 内容笼统,缺乏可操作性22-24
- 三、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的现实壁垒24-31
- (一) 党内问责主体与行政问责主体冲突24-27
- 1. 启动问责程序主体冲突24-25
- 2. 问责调查主体冲突25-26
- 3. 问责决定主体冲突26-27
- (二) 同体问责主体问责力度不够27-28
- 1. 纵向问责主体袒护27
- 2. 横向问责主体缺位27-28
- 3. 专门机关问责受限28
- (三) 异体问责主体参与程度不够28-31
- 1. 人大问责缺位29
- 2. 司法机关问责不力29-30
- 3. 提供问责信息主体作用发挥有限30-31
- 四、域外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的借鉴31-36
- (一) 域外行政问责主体制度梳理31-33
- 1. 议会问责31
- 2. 司法机关问责31-32
- 3. 行政机关内部问责32
- 4. 非权力主体问责32-33
- (二) 域外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的经验启示33-36
- 1. 重点突出异体问责33-34
- 2. 强化专门机关问责34
- 3. 充分保障公众参与34-36
- 五、完善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的对策建议36-45
- (一) 完善行政问责主体法律体系36-37
- 1. 制定统一的《行政问责法》36
- 2. 完善地方行政问责主体制度36-37
- 3. 健全公务人员行为规范37
- (二) 巩固强化同体问责主体37-41
- 1. 科学界定党内问责主体与行政问责主体39-40
- 2. 加大政府机关内部主体问责力度40
- 3. 提高专门机关问责主体地位40-41
- (三) 完善异体问责体系41-45
- 1. 权力机关积极主动问责42-43
- 2. 司法机关及时介入问责43-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附表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恒志;;如何实现问责主体的多元化[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2 周亚越;韩志明;;公民网络问责:行动逻辑与要素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娄成彬;;行政问责制:行政问责主体与问责主体范围的厘定[J];学理论;2013年16期
4 李;;官员问责亟需制度安排[J];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03期
5 ;影响对官员问责的四对矛盾[J];人大建设;2009年03期
6 隋鑫;;如何实现问责主体的多元化[J];知识经济;2010年03期
7 周亚越;;制定《行政问责法》:法理和实践的双重需要[J];理论前沿;2006年02期
8 尹义;;我国行政问责的法制化路径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罗炳龙;;论我国行政问责的公正内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石晓燕;邹文杰;;试论我国行政问责主体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艳;;论行政问责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孙雷;夏源;;拓展服务型政府问责主体空间的思考[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韵涵;;论责任政府的属性[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C];2013年
4 攸笛;;对行政问责若干问题的进一步探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保平;多一些问责主体,就会少一些问责乱象[N];法制日报;2011年
2 王宝垎 作者系河北省唐山市农科院纪委书记;强化对问责主体的监督[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3 成都市纪委副书记 监察局局长 颜安;对行政问责问题的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4 郭松民;校车安全条例要符合中国国情[N];法制日报;2011年
5 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 周亚越;网络问责:民主政治的推进器[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王玉初;对官员问责的“戒尺”宜尽量打在点子上[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曹林;积极问责应成为日常程序[N];检察日报;2004年
8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柳学智;让问责更有效[N];光明日报;2013年
9 主讲人 宋涛;加强行政问责建设 提高行政执行能力[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10 王君琦;问责制:走向常态、刚性[N];北京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华卿;中国突发事件行政问责功能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小乔;我国行政问责公正性提升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马钰刚;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董鸿飞;我国行政问责及其法治化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胡瑕;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主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李淑芬;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及其问责方式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张涛;试论行政问责主体的法律规制[D];延边大学;2010年
7 寇凌;行政问责主体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周亭;行政问责主体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金晶;我国行政问责主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大为;行政问责主体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2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