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民族地区东西协作治理模式的机理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6-14 22:52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减贫历史,东西扶贫协作在助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缓解地域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通过梳理东西扶贫协作的历史演进,从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探讨该治理模式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的"政治权威"是东西扶贫协作治理模式得以顺利运行的优势条件和重要保障;产业协作实现了政府与市场机制的有效整合,推动了国家、市场与社区形成共容利益;多元主体参与和产业、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全方位下沉激发了贫困群体内生动力,助推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叠加推进期,应坚持并完善东西扶贫协作治理模式,拓宽政府、市场、社会与社区协同治理的边界,探寻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2020,(04)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民族地区东西协作治理模式的机理与实践


产业协作主体与治理方式演进

机制


东西扶贫协作作为一种制度因素实现了系统—结构—功能的逻辑进路,为实现边境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宝贵经验(详见图3)。首先,以政府主导为前提,向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化发展转变的内在机制是东西协作治理模式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三者互动共容实现了问题导向与实践导向、管理与治理的统一。其次,市场主体嵌入促进了劳动者传统生计方式的转型升级,创新了产业合作模式,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为贫困人口提供参与市场化的基础条件。最后,国家、市场、社会的协同治理激发了边境民族村寨劳动者的内生动力,推动社区实现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良性互促的“共景”模式。尽管东西扶贫协作在整体性扶贫行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就青浦德宏扶贫协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该治理模式还存在贫困群体依附式参与、农户抗产业风险能力差、教育与劳务合作恶性闭路循环、协作制度与内容供需错配等问题。未来,处理好国家宏观形势与边境民族地区微观生活诉求的关系,发展共生式产业合作,分类制定教育与就业的衔接形式,创新衔接机制以确保边境地区劳动者既能“走出去”还能“返回来”,加大人才交流力度以推动先进理念、信息、技术、资源等优势要素的双向流动或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具体实践方向。

德宏,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人口


截至2018年末,德宏州建档立卡人口150,525人,已脱贫135,433人,未脱贫15,09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11.30%降至2018年的1.65%(见图1)。从致贫返贫因素来看,低保、五保贫困人口,因病、因残致贫返贫人口和内生动力不足人口成为脱贫的重点对象。这些贫困人口往往安于现状,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自主脱贫能力和意愿双向欠缺。考虑到德宏州的实际贫困情况,上海市青浦区以“中央要求、德宏所需、青浦所能”为原则,与德宏州正式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三年来,青浦德宏两地围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资金投入、社会参与”五大领域展开跨区域、跨领域的扶贫协作行动,汇聚各类扶贫资源力量,为德宏脱贫攻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注入了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嵌入、建构与增能: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实践探索——以贵州省T县为个案[J]. 杨发祥,郭儒鹏.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9(02)
[2]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 豆书龙,叶敬忠.  改革. 2019(01)
[3]迈向“国家——社会”相互融吸的整体性治理:良政善治的中国逻辑[J]. 曾盛聪.  教学与研究. 2019(01)
[4]东西协作扶贫的制度特点与关键问题[J]. 方珂,蒋卓余.  学习与实践. 2018(10)
[5]少数民族地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综述[J]. 潘松刚,杨利春.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5)
[6]整体性治理研究:一种文本的解读——以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为例[J]. 王立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7]精准扶贫的“碎片化”及其整合:整体性治理的视角[J]. 何植民,陈齐铭.  中国行政管理. 2017(10)
[8]基于整体性治理的精准扶贫体系优化研究[J]. 樊友凯,周理.  理论月刊. 2017(05)
[9]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机制解析——以沪滇合作为例[J]. 陈忠言.  经济问题探索. 2015(02)
[10]我国场域内的反贫困逻辑:基于多维理论视角[J]. 林雪霏.  重庆社会科学. 2014(09)



本文编号:3230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230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6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