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家”的空间建构:人本理性、公私秩序与社会整合
发布时间:2021-06-19 21:17
本文构建"私家—公家"分析框架,以云南省盈江县大谷地傈僳族村寨的易地搬迁为例,通过扎根理论和空间句法验证对村民"家"的空间建构进行分析:在制度性之外,边疆少数民族对"家"空间组构的理性回归源于其内源性的社会反应机制和自然组合能力,村民基于"私家—公家"的秩序对多个"家"构筑社会关系联结,是边疆少数民族主观能动对政策客观引导的补充;"家"的空间组构效果与其中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力互为指引,边疆少数民族在多个"家"间的迁移,推进了民族情感要素和发展要素的跨空间交流与共享,为与之相应的命运共同体之"家"的意识培育奠定了基础。边疆少数民族对"家"的跨空间建构能为我国民族地区加快推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提供有益经验。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原初的“家”分析框架
下一步对社会行动空间合理性的检验,形成“模型建构—分析框架下的肌理阐释—模型的空间适用检验”的研究框架。(二)空间句法验证空间句法理论认为,人的迁移主要受到空间组构的塑造,体现为对人员聚集和分散的引导,从而影响空间功能的嬗变。因此,为进一步验证上一阶段质性模型的空间合理性,并在模型基础上再揭示“家”社会行动逻辑,本部分利用道路线段分别对地方之家和村社之家进行关系图解模型建构(图2①)。①除图例的量化指标外,颜色深浅与数值高低的对应关系也可作参考。图3原初的“家”分析框架图4原初的“家”与搬迁的“家”的分析框架图5搬迁的“家”与他社区的“家”的分析框架图6新购置的“家”分析框架··83
ü埂?治隹蚣芟碌募±聿?汀?模型的空间适用检验”的研究框架。(二)空间句法验证空间句法理论认为,人的迁移主要受到空间组构的塑造,体现为对人员聚集和分散的引导,从而影响空间功能的嬗变。因此,为进一步验证上一阶段质性模型的空间合理性,并在模型基础上再揭示“家”社会行动逻辑,本部分利用道路线段分别对地方之家和村社之家进行关系图解模型建构(图2①)。①除图例的量化指标外,颜色深浅与数值高低的对应关系也可作参考。图3原初的“家”分析框架图4原初的“家”与搬迁的“家”的分析框架图5搬迁的“家”与他社区的“家”的分析框架图6新购置的“家”分析框架··8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古代家的基本释义、形态与功能[J]. 安丽梅. 唐都学刊. 2020(02)
[2]基于空间句法的上下杭历史街区交通网络评价研究[J]. 曾霞,郑柳斌,蒋龙波. 中外建筑. 2020(03)
[3]季节性退休流动者“家”的地方依恋——以三亚为例[J]. 吴悦芳,徐红罡. 人文地理. 2019(05)
[4]自发移民问题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 刘蜀川.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6)
[5]“家”的法哲学建构何以可能?[J]. 彭卫民. 天府新论. 2017(02)
[6]走出边缘:阳江苗族代耕农的文化适应与社群重构[J]. 温士贤. 广西民族研究. 2016(05)
[7]生态移民背景下门巴族生计方式的转变——以林芝市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为例[J]. 陈立明,靳坤.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8]家的解码:空间句法对家空间研究的内容与方法[J]. 陶伟,丁传标. 地理科学. 2015(11)
[9]门禁社区边界和家的构建关系研究[J]. 封丹,朱竑,Werner Breitung. 世界地理研究. 2014(03)
[10]宁夏回族生态移民迁移意愿与迁移行为调查分析[J]. 冯雪红,聂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博士论文
[1]中国乡—城人口迁移的驱动机理研究[D]. 路雅文.中国农业大学 2019
[2]基于空间句法的多尺度城市空间网络形态研究[D]. 杨滔.清华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38557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原初的“家”分析框架
下一步对社会行动空间合理性的检验,形成“模型建构—分析框架下的肌理阐释—模型的空间适用检验”的研究框架。(二)空间句法验证空间句法理论认为,人的迁移主要受到空间组构的塑造,体现为对人员聚集和分散的引导,从而影响空间功能的嬗变。因此,为进一步验证上一阶段质性模型的空间合理性,并在模型基础上再揭示“家”社会行动逻辑,本部分利用道路线段分别对地方之家和村社之家进行关系图解模型建构(图2①)。①除图例的量化指标外,颜色深浅与数值高低的对应关系也可作参考。图3原初的“家”分析框架图4原初的“家”与搬迁的“家”的分析框架图5搬迁的“家”与他社区的“家”的分析框架图6新购置的“家”分析框架··83
ü埂?治隹蚣芟碌募±聿?汀?模型的空间适用检验”的研究框架。(二)空间句法验证空间句法理论认为,人的迁移主要受到空间组构的塑造,体现为对人员聚集和分散的引导,从而影响空间功能的嬗变。因此,为进一步验证上一阶段质性模型的空间合理性,并在模型基础上再揭示“家”社会行动逻辑,本部分利用道路线段分别对地方之家和村社之家进行关系图解模型建构(图2①)。①除图例的量化指标外,颜色深浅与数值高低的对应关系也可作参考。图3原初的“家”分析框架图4原初的“家”与搬迁的“家”的分析框架图5搬迁的“家”与他社区的“家”的分析框架图6新购置的“家”分析框架··8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古代家的基本释义、形态与功能[J]. 安丽梅. 唐都学刊. 2020(02)
[2]基于空间句法的上下杭历史街区交通网络评价研究[J]. 曾霞,郑柳斌,蒋龙波. 中外建筑. 2020(03)
[3]季节性退休流动者“家”的地方依恋——以三亚为例[J]. 吴悦芳,徐红罡. 人文地理. 2019(05)
[4]自发移民问题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 刘蜀川.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6)
[5]“家”的法哲学建构何以可能?[J]. 彭卫民. 天府新论. 2017(02)
[6]走出边缘:阳江苗族代耕农的文化适应与社群重构[J]. 温士贤. 广西民族研究. 2016(05)
[7]生态移民背景下门巴族生计方式的转变——以林芝市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为例[J]. 陈立明,靳坤.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8]家的解码:空间句法对家空间研究的内容与方法[J]. 陶伟,丁传标. 地理科学. 2015(11)
[9]门禁社区边界和家的构建关系研究[J]. 封丹,朱竑,Werner Breitung. 世界地理研究. 2014(03)
[10]宁夏回族生态移民迁移意愿与迁移行为调查分析[J]. 冯雪红,聂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博士论文
[1]中国乡—城人口迁移的驱动机理研究[D]. 路雅文.中国农业大学 2019
[2]基于空间句法的多尺度城市空间网络形态研究[D]. 杨滔.清华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38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23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