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民族信任的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1-06-26 17:18
  民族信任是反映民族关系状况的一个概念,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与彼此信赖的一种心理态度及关系状态。民族信任具有信任主体的平等性、信任行为的目的自愿性、信任关系的多重差序性与信任模式的政策主导性等特征。民族信任具有以下功能,即具有消除民族误解的疏通功能、增进民族团结的凝聚功能、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润滑功能,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定向功能。民族信任的实现路径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提倡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为促进民族信任建立共同情感基础;坚持民族团结原则,争取各民族朝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汇聚前行,为促进民族信任建立共同目标基础;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原则,促进各民族在脱贫攻坚路上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为促进民族信任夯实共同利益基础;坚持文化自信原则,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为促进民族信任建立提振信心的共同文化基础;坚持民族"互嵌"理念,促进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嵌入",为增进民族信任夯实共同命运基础。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信任的内涵和功能
    1.民族信任的内涵。
    2.民族信任的功能。
二、民族信任的特征
    1.信任主体的平等性。
    2.信任行为的自觉自愿性。
    3.信任关系的多重差序性。
    4.信任模式的政策主导性。
三、民族信任的实现路径
    1.坚持民族平等,建立共同情感基础。
    2.坚持民族团结,建立共同目标基础。
    3.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夯实共同利益基础。
    4.坚持文化自信原则,夯实共同文化基础。
    5.坚持民族“互嵌”,夯实共同命运基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互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逻辑[J]. 郝亚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2]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J]. 赵银平.  理论导报. 2016(08)
[3]民族互嵌理论新思考[J]. 刘成.  广西民族研究. 2015(06)
[4]各民族相互包容是美德更是理性[J]. 王正伟.  民族论坛. 2014(07)
[5]少数民族怨气的经济根源——以四川凉山地区为例[J]. 付佳杰.  文化纵横. 2014(03)
[6]信任、认同与“他者”:族群和民族省思[J]. 范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7]民族信任模式演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悖论[J]. 王云芳.  甘肃理论学刊. 2013(05)
[8]理性选择制度下的我国政府信任度的建构过程[J]. 艾明江.  行政论坛. 2012(06)
[9]信任方式的起源和中国人信任的特征[J]. 周生春,杨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10]信任与社会和谐:一个研究理路的展开[J]. 刘进,翟学伟.  天津社会科学. 2007(05)



本文编号:3251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251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5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