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地方政府间创新合作的制度扩散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30 19:46
  从传统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到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19+2”城市群格局,再到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城市群相继被批复,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以推动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当然,区域一体化不仅强调经济的一体化,更加强调区域创新的一体化。尤其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语境下,区域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地方政府也在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愈发密切的府际合作。但是伴随城市群的纵深发展,不仅城市群的数量在激增,其规模和行政边界也在不断扩张,这就需要对地方政府为促进区域创新一体化而采取的合作治理模式和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的反思和探讨。由此本文提出,应从动态变迁的角度理解地方政府间的创新合作这一新的合作议题是如何随着城市群的扩张而扩散的。为此,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引入组织制度主义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长三角地方政府间创新合作的制度扩散过程、机制和背后的逻辑。具体而言,首先,从长三角相关政府网站收集了2009-2017年地方政府间创新合作的协议文本,揭示了长三角城市群从传统的16市发展成为26市的地方政府间创新合作扩散过程,即创...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方政府间创新合作的制度扩散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案例研究


制度扩散的过程模型[121]

三角,网络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网络中心势(12.22%),表明该阶段整体联系不紧密,集权性不明显,是一个相对较为松散的网络结构。而从具体的中心性指标来看,主要还是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传统核心城市为中心,尤其是浙江省内几个城市的中心性最为突出,此时安徽省几个城市(如芜湖、铜陵等)还处于非常边缘的位置。该阶段总体上开始积极探索区域创新合作的有效模式,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合作方案和机制。图3-12009-2011年长三角创新合作网络表3-12009-2011年长三角创新合作网络中心性城市点度中心度排序中间中心度排序接近中心度排序上海121106.183118.1161南京6635217.3615无锡6627.75517.4833常州3820.667715.62518苏州759.0171016.7796镇江11801515.82314盐城11801515.82314扬州023015023南通21401515.82314泰州11801513.88922杭州11234.017317.6062宁波385.21116.5568嘉兴10327.867416.779630

核心,无锡,常州,苏州


第三章长三角创新合作的制度扩散过程续表3-12009-2011年长三角创新合作网络中心性湖州3801516.12910绍兴9424.4617.4833金华023015023舟山21401514.79319台州382.6671316.02611合肥380.51416.02611芜湖023015023马鞍山2142.7331215.72317铜陵11801514.20521安庆21420816.02611滁州023015023池州11801514.6220宣城3820816.5568整体网络密度:0.142网络中心势:12.22%注:点度中心度,测量的是该节点与其他节点直接联系的程度,点度中心度越高其在网络中的活动越频繁;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该节点在多大程度上处于两个行动者之间,中间中心度越高其在网络中信息或资源的控制能力越强;接近中心度,测量的是该节点与其他节点的捷径距离之和,接近中心度越高其在网络中的独立性越强;网络密度,测量的是各个主体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网络中心势则测量的是网络的中心趋势,表3-2、表3-3类似。图3-22009-2011年长三角创新合作网络核心-边缘注:根据各城市在合作网络中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相对位置,将综合排名前10(三个中心性指标中至少两个指标进入前10)的确定为核心层,排名前16的为一般核心层,其余的为边缘层,图3-4、图3-6类似。前10前16前26南通、盐城、镇江扬州、泰州金华芜湖、铜陵滁州、池州舟山、台州合肥、马鞍山、安庆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宣城核心层一般核心层边缘层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之7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J]. 张贡生.  经济问题. 2019(10)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回顾及未来展望[J]. 刘秉镰,边杨,周密,朱俊丰.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9)
[3]着力打造长三角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J]. 李国平.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04)
[4]地方政府区域合作边界拓展的行动与逻辑——以成都经济区“1+7”到“8+3”为例[J]. 马捷,位韦,阚艳秋.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5]研发要素空间流动与区域协同创新效率[J]. 邵汉华,钟琪.  软科学. 2018(11)
[6]双向创新网络、网络特征及区域创新绩效[J]. 佘茂艳,王元地,杨雪.  软科学. 2018(11)
[7]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赵昱,张珺.  科技与经济. 2018(05)
[8]“意愿-风险”模型下地方政府间合作倾向研究——以泛珠三角为例[J]. 锁利铭,李雪,阚艳秋,马捷.  公共行政评论. 2018(05)
[9]政府部门间为何合作:政绩共容体的分析框架[J]. 王清.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7)
[10]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扩张及其经济溢出效应[J]. 别小娟,孙涛,孙然好,王继斌,张廷斌,陈利顶.  生态学报. 2018(12)

硕士论文
[1]“邻近性”对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的影响[D]. 段昭霞.电子科技大学 2018
[2]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与路径研究[D]. 范国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2018
[3]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中政府角色研究[D]. 卢军.合肥工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58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258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5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