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视角下贵州从江县侗族大歌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5 14:20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深入人心,如何将其科学合理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就必须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树立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更是开拓重要事业必经的过程。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研究视角,以贵州从江县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回顾并归纳分析从江县在实际保护工作中的成效与不足。发现当前从江县存在政府保护观念片面,部门职权划分不清;公众保护意识淡薄,行为缺乏积极性;NGO难以发挥参与保护作用;高等院校的保护行为缺乏理论深度和长远眼光等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在于政府一味揽权、保护能力不足,公众宣传教育不够、奖励机制欠缺,NGO自身存在不足又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培养以及高校重短期成果,缺乏专业人才等。文章还介绍了丽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程和相关经验措施,并提出从江县在保护侗族大歌工作中的相关对策建议。研究认为,要重塑政府保护侗族大歌的价值观念和机制,强化...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福建师范大学滕飞硕士学位论文-22-进行随机抽样。其调查对象包括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学生、农民、私营业主等,年龄20到50岁不等,共发放336份问卷,回收324份,有效率为96.4%。具体如下:图2调查问卷受访人员男女占比图图3调查问卷受访人员年龄占比图
福建师范大学滕飞硕士学位论文-22-进行随机抽样。其调查对象包括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学生、农民、私营业主等,年龄20到50岁不等,共发放336份问卷,回收324份,有效率为96.4%。具体如下:图2调查问卷受访人员男女占比图图3调查问卷受访人员年龄占比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公开活用走向促进地区振兴: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J]. 刘鑫. 民族艺术. 2018(05)
[2]知识产权文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罗荷香. 传播与版权. 2018(09)
[3]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政府部门的应用研究[J]. 梁贵霖,张宝生. 商业经济. 2018(09)
[4]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研究[J]. 林青.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责任浅析[J]. 卞俊强. 焦作大学学报. 2018(03)
[6]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民族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为考察对象[J]. 曾天然,张洪林. 学术研究. 2018(06)
[7]以社区参与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J]. 安德明. 西北民族研究. 2018(02)
[8]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以晋中学院为例[J]. 张建国. 晋中学院学报. 2018(02)
[9]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体系论——以生活性、生产性和生态性保护为中心[J]. 刘永明. 美与时代(上). 2018(04)
[10]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原因和对策——以云南省大理市白族为例[J]. 张艳华,吴大华.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2)
博士论文
[1]转型期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调适研究[D]. 鲁敏.南开大学 2012
[2]新公共管理研究[D]. 徐增辉.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角色研究[D]. 黄莉.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效果评估研究[D]. 李英.贵州民族大学 2017
[3]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人的培育机制研究[D]. 吴蓓琳.西南大学 2015
[4]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阴山岩刻保护研究[D]. 王婕.北京邮电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66234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福建师范大学滕飞硕士学位论文-22-进行随机抽样。其调查对象包括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学生、农民、私营业主等,年龄20到50岁不等,共发放336份问卷,回收324份,有效率为96.4%。具体如下:图2调查问卷受访人员男女占比图图3调查问卷受访人员年龄占比图
福建师范大学滕飞硕士学位论文-22-进行随机抽样。其调查对象包括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学生、农民、私营业主等,年龄20到50岁不等,共发放336份问卷,回收324份,有效率为96.4%。具体如下:图2调查问卷受访人员男女占比图图3调查问卷受访人员年龄占比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公开活用走向促进地区振兴: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J]. 刘鑫. 民族艺术. 2018(05)
[2]知识产权文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罗荷香. 传播与版权. 2018(09)
[3]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政府部门的应用研究[J]. 梁贵霖,张宝生. 商业经济. 2018(09)
[4]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研究[J]. 林青.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责任浅析[J]. 卞俊强. 焦作大学学报. 2018(03)
[6]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民族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为考察对象[J]. 曾天然,张洪林. 学术研究. 2018(06)
[7]以社区参与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J]. 安德明. 西北民族研究. 2018(02)
[8]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以晋中学院为例[J]. 张建国. 晋中学院学报. 2018(02)
[9]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体系论——以生活性、生产性和生态性保护为中心[J]. 刘永明. 美与时代(上). 2018(04)
[10]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原因和对策——以云南省大理市白族为例[J]. 张艳华,吴大华.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2)
博士论文
[1]转型期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调适研究[D]. 鲁敏.南开大学 2012
[2]新公共管理研究[D]. 徐增辉.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角色研究[D]. 黄莉.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效果评估研究[D]. 李英.贵州民族大学 2017
[3]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人的培育机制研究[D]. 吴蓓琳.西南大学 2015
[4]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阴山岩刻保护研究[D]. 王婕.北京邮电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66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26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