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依附型学会内部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20:05
  十八大以来党对社会治理和社会组织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点强调和要求之后,社会治理的局面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焕然一新。十九大也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概念和新举措。在共享共建的基础上提出了共治,对治理的核心思想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阐释和概括,也为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团体铺垫了制度上的道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挂靠制度,使得学会发展对政府形成了高度的依赖性。学会对政府资源的高度依赖是阻碍学会走向独立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资源依赖理论中资源依赖的程度和特征,把学会分为依附型学会、混合型学会和独立型学会。不同模式的学会内部治理方式各有特点,依附型学会也有其内部治理的独特性,调研全国学会发现学会内部治理有不同特点,依附型学会内部治理存在若干问题,在政府的强干预度下内部治理民主性缺失,表现为重视程序民主而非实质民主;学会运作僵化,理事、监事形同虚设,未发挥实际作用;同时过分看重会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从而重团体会员轻个人会员,这对学会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非常不利;以及资源来源单一,不能支持学会的持续发展。造成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由政府权力的强力干预带来的,导致了...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依附型学会内部治理研究


图3-2:参与-半独立-象征型治理模式示意图???这种治理模式取决于包括学科性质,理事长、秘书长在挂靠单位所任职务等??

示意图,治理模式,示意图,监事会


以及学会财务公开制度的监督。??这类学会内部治理模式主要以象征-依附-象征型为主,即象征型理事会、依??附型秘书处、象征型监事会,如图3-3所示。??监事会??矣??秘书处理事会??+象征-依附-象征型治理模式??-■—治理-独立-自律型治理模式??图3-3:象征-依附-象征型治理模式示意图???这类学会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依据章程设立监事会,数量通常是3-9名,??但是发挥作用小,监事的组成不看重专业背景,大多是理事卸任后出任,理事长??卸任出任监事长,使得监事会具有荣誉性的特点。象征型监事会使得监督作用有??限,挂靠单位的规范体系是学会主要规范来源。??这样的监督方式也阻碍了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相对于独立型学会和混合型??学会内外部相结合的创新型监督机制来说,依附型学会在社会监督中体现出了薄??弱的一面,表现在社会公众缺乏监督意识、新闻媒体监督渠道不顺畅和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机构监督不到位,监督动力不足。??综合上述分析来看

示意图,治理模式,示意图,监事会


组织缺少自身的目标和发展方向,难以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这种学会内部治理模式为参与-依附-缺位型,即参与型理事会、依附型秘书??处、缺位型监事会的治理组合,如图3-1所示。??监事会??/,\\??,///\\\??秘书处4?—里事会??一参与-依附-缺位型治理模式??图3-1:参与-依附-缺位型治理模式示意图1??政社不分,或政企不分,是这类学会治理的典型特点,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f朱晓红.全凼学会内部治瑚研宄【Mj.北京:中W科协学会服务屮心.2018.??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社分开对社团与业务主管单位、挂靠单位关系的影响——以中国科协所属学会为例[J]. 朱晓红.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6(06)
[2]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法律问题研究[J]. 戚枝淬.  理论月刊. 2016(08)
[3]对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改革的思考[J]. 唐祯,王冠.  科协论坛. 2016(05)
[4]社会组织分类研究——以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为例[J]. 刘春平,张楠.  科协论坛. 2016(02)
[5]基于博弈分析的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研究[J]. 张乐乐,丁文文,于熙然.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5(06)
[6]治理转型期社会组织内部领导方略探究[J]. 李巍,孙乃纪.  学术交流. 2015(10)
[7]学会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 孙楠.  学会. 2015(05)
[8]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历程回顾[J]. 谢菊,马庆钰.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01)
[9]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的关键要素分析及评估研究[J]. 傅昌銮.  企业研究. 2014(08)
[10]做好学会工作,发挥学会作用[J]. 舒展.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3(06)

博士论文
[1]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1912-1950)[D]. 房正.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从强依附到弱依附: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研究[D]. 张旖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
[2]中国科技社团创新发展的瓶颈、成因及对策分析[D]. 张恒.复旦大学 2013
[3]科技社团与政府关系研究[D]. 王敏珍.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类型及其与政府关系研究[D]. 王昕.南京农业大学 2009
[5]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及其发展问题探讨[D]. 朱珊珊.山西大学 2007
[6]科技社团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D]. 徐若菲.山东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3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293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b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