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整治理逻辑的变迁:从“内生治理”到“事件治理” ——基于监利湖村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4 23:20
在我国农地政策的演进中,土地调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但从地方实践看,土地调整仍是农地制度的重要特征。一些具有土地调整传统的地区在承认国家土地政策前提下,以地方土地实践历史为基础,依据农民认可的土地分配共识坚持土地调整。随着中央的稳定地权政策推行,土地调整的发展形态与运行逻辑发生了变迁,基层社会围绕着土地调整频繁发生社会冲突,土地治理问题逐步显现。本文通过对一个传统农业型村庄土地调整情况的考察,从基层治理的视角,讨论土地调整的生成机制及其治理逻辑变迁。研究发现,20世纪80-90年代的土地调整主要通过具有村社理性的土地共识和组织基础实现村庄土地的动态流动,是村庄内生性的治理。税费改革后,以个体化、市场化为取向的三农政策的落地使得村庄内部土地利益分化,村庄治理失效,因而形成难以克服的调整困境。由于村庄难以实现土地利益平衡,村民通过事件化的策略行动向基层政府施压,基层政府不得不以事件治理的方式实现土地调整。事件治理型土地调整是基层政府治理资源和治理原则双重缺乏的权宜结果。湖村土地调整的变迁显示了土地调整问题正由村庄内生治理外溢为基层政府的治理难题,基层政府在治理资源匮乏、行政能力不足的情况下,...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土地产权理论视角下的土地调整制度问题
1.2.2 农业经济理论视角下的土地调整的功能和效率
1.2.3 村庄治理视角下的土地调整问题
1.2.4 土地调整研究述评
2.研究设计
2.1 理论依据
2.2 核心概念
2.3 研究方法
2.3.1 个案研究方法
2.3.2 资料收集与处理
2.4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2.4.1 研究目的
2.4.2 研究意义
2.4.3 创新点
3. 研究样本及其背景介绍
3.1 村庄概况
3.2 湖村土地调整概况
3.2.1 土地调整的具体方式
3.2.2 各村民小组调整情况
4.内生治理:20世纪80-90年代湖村的土地调整实践
4.1 内生治理的土地共识
4.2 内生治理的组织基础
4.3 小结:内生治理下的村庄土地流动
5.内生治理的衰落:税费改革后的土地调整困境
5.1 资源输入与农民土地利益分化
5.2 村庄内生治理资源的失效
5.3 土地利益平衡机制的打破
5.4 小结:利益分化下难以实现的土地调整
6.事件治理:现阶段土地调整的新现象
6.1 难以平息的土地调整事件
6.2 农户的策略化行动逻辑
6.3 基层政府的事件治理逻辑
6.4 小结:事件压力下的权宜结果
7.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田野”经验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经验、理论与方法[J]. 折晓叶. 社会. 2018(01)
[2]农地调整的治理内涵——基于山东S镇的考察[J]. 杜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农村土地制度与村民自治的关联分析——兼论村级治理的经济基础[J]. 桂华. 政治学研究. 2017(01)
[4]制度模糊性下农村土地产权的变革[J]. 徐美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5]土地调整与村庄政治的演化逻辑[J]. 杜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6]农地调整的效率逻辑及其制度变革启示——以湖北沙洋县农地调整实践为例[J]. 王海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7]国家干预与农业转型[J]. 龚为纲,张谦. 开放时代. 2016(05)
[8]农地产权结构细分与市场发展的关系研究——以“两田制”为例的理论阐释[J]. 李宁,陈利根.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4)
[9]基层治理:转型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 陈家刚. 学习与探索. 2015(02)
[10]流动中村落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中缅边境村落的流动与互惠行为研究[J]. 卢成仁. 社会学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富人治村[D]. 袁松.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被困的治理[D]. 狄金华.华中科技大学 2011
[3]地根政治[D]. 郭亮.华中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8529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土地产权理论视角下的土地调整制度问题
1.2.2 农业经济理论视角下的土地调整的功能和效率
1.2.3 村庄治理视角下的土地调整问题
1.2.4 土地调整研究述评
2.研究设计
2.1 理论依据
2.2 核心概念
2.3 研究方法
2.3.1 个案研究方法
2.3.2 资料收集与处理
2.4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2.4.1 研究目的
2.4.2 研究意义
2.4.3 创新点
3. 研究样本及其背景介绍
3.1 村庄概况
3.2 湖村土地调整概况
3.2.1 土地调整的具体方式
3.2.2 各村民小组调整情况
4.内生治理:20世纪80-90年代湖村的土地调整实践
4.1 内生治理的土地共识
4.2 内生治理的组织基础
4.3 小结:内生治理下的村庄土地流动
5.内生治理的衰落:税费改革后的土地调整困境
5.1 资源输入与农民土地利益分化
5.2 村庄内生治理资源的失效
5.3 土地利益平衡机制的打破
5.4 小结:利益分化下难以实现的土地调整
6.事件治理:现阶段土地调整的新现象
6.1 难以平息的土地调整事件
6.2 农户的策略化行动逻辑
6.3 基层政府的事件治理逻辑
6.4 小结:事件压力下的权宜结果
7.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田野”经验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经验、理论与方法[J]. 折晓叶. 社会. 2018(01)
[2]农地调整的治理内涵——基于山东S镇的考察[J]. 杜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农村土地制度与村民自治的关联分析——兼论村级治理的经济基础[J]. 桂华. 政治学研究. 2017(01)
[4]制度模糊性下农村土地产权的变革[J]. 徐美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5]土地调整与村庄政治的演化逻辑[J]. 杜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6]农地调整的效率逻辑及其制度变革启示——以湖北沙洋县农地调整实践为例[J]. 王海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7]国家干预与农业转型[J]. 龚为纲,张谦. 开放时代. 2016(05)
[8]农地产权结构细分与市场发展的关系研究——以“两田制”为例的理论阐释[J]. 李宁,陈利根.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4)
[9]基层治理:转型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 陈家刚. 学习与探索. 2015(02)
[10]流动中村落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中缅边境村落的流动与互惠行为研究[J]. 卢成仁. 社会学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富人治村[D]. 袁松.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被困的治理[D]. 狄金华.华中科技大学 2011
[3]地根政治[D]. 郭亮.华中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8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1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