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社会分层及居留意愿研究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社会分层及居留意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既有流动人口的共性,又有其个性。本文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黑甲山、赛马场、二道桥——南门、南郊客运站、鸿雁池、大湾7个少数民族聚居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依据调研问卷并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活和社会空间布局,分析其人口特征和流动规律,并对其社会阶层进行科学的划分;进一步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影响因素以及居留意愿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和实践意义、文献综述和相关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第二章研究的相关理论。主要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七种理论。第三章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侧重分析其生活空间布局和社会空间分异特征。第四章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分层研究。阐述其生存状态、社会分层情况以及不同阶层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第五章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居留意愿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第六章结论对策与展望。凝练论文的主要结论,提出对政府政策的一些建议,并总结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的展望。研究结果:(1)生存状态方面。乌鲁木齐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存状态总体存在的问题有:受教育程度低、汉语言能力差、劳动技能缺乏、就业能力弱、收入水平低;住房狭小,生活条件普遍差;家庭子女数量多、教育的意识比较薄弱、社会地位低等。(2)空间布局方面。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空间布局存在着向城乡结合部集聚的边缘化趋势,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城中村指向性。(3)社会分层方面。按照收入、职业与住房情况为划分依据,把乌鲁木齐流动人口划分为准市民身份阶层、自我雇用阶层、依靠打工维生阶层、失业阶层等4个层次。(4)居留意愿及影响因素方面。被调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67.6%愿意居留在乌鲁木齐,其中依靠打工维生阶层的居留意愿最强。从影响因素来看,收入、性别、汉语能力、职业、保险、居住环境、居住方式、居住时间等因素均对居留意愿有影响,其中居住时间和居住方式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年龄、婚姻、户口对居留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空间布局 社会分层 居留意愿 乌鲁木齐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5;C9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7
- 1.1 选题依据8
- 1.2 实践意义8-9
- 1.3 文献综述9-11
- 1.3.1 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9
- 1.3.2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9-10
- 1.3.3 社会空间研究10
- 1.3.4 互嵌式社区研究10
- 1.3.5 流动人口社会分层研究10-11
- 1.3.6 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研究11
- 1.4 相关概念界定11-13
- 1.4.1 城镇化11-12
- 1.4.2 流动人口12
- 1.4.3 城市空间结构12
- 1.4.4 城市社会空间12-13
- 1.4.5 流动人口阶层分化13
- 1.5 研究内容13-14
- 1.6 研究方法14-16
- 1.7 技术路线16-17
- 2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17-21
- 2.1 人口迁移决策理论17
- 2.2 推拉理论17
- 2.3 迁移预期收入理论17-18
- 2.4 人口流动理论18-19
- 2.5 社会融合论19
- 2.6 文化变迁理论19
- 2.7 社会分层理论19-21
- 3 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21-29
- 3.1 生活空间布局21-23
- 3.2 社会空间分异特征23-28
- 3.2.1 少数民族空间分异24
- 3.2.2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空间分异24-25
- 3.2.3 文盲人口空间分异25
- 3.2.4 性别比空间分异25-28
- 3.3 本章小结28-29
- 4 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分层研究29-38
- 4.1 生存状态29-33
- 4.2 社会分层33-36
- 4.2.1 社会分层的划分标准33-34
- 4.2.2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分层34-36
- 4.3 不同阶层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研究36-37
- 4.4 本章小结37-38
- 5 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8-44
- 5.1 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38-39
- 5.2 影响居留意愿的实证分析39-43
- 5.2.1 模型选择和变量设置39-40
- 5.2.2 回归过程与结果分析40-43
- 5.3 本章小结43-44
- 6 对策、结论及展望44-49
- 6.1 政策建议44-47
- 6.1.1 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44
- 6.1.2 强化正规教育,,增强增加收入的动力和本领44
- 6.1.3 努力改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44-45
- 6.1.4 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45
- 6.1.5 创新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制度45-46
- 6.1.6 建议推行嵌入式社区居住模式46-47
- 6.2 论文结论47
- 6.3 不足与展望47-49
- 6.3.1 本文不足之处47-48
- 6.3.2 展望48-49
- 7 参考文献49-53
- 8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53-54
- 9 后记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明林;关于社会分层三阶段发展的若干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变迁中的社会分层[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张明庆,刘光明;军人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刘祖云;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J];江汉论坛;2002年09期
5 陈恢忠;论社会分层的功能[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李强;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J];领导之友;2003年04期
7 李亮,郑智航;社会分层:法律的新视角[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刘祖云,戴洁;再论社会分层的功能[J];学术论坛;2003年02期
9 郭景萍;消费文化视野下的社会分层[J];学术论坛;2004年01期
10 孟祥f;社会分层:进步着的与僵滞着的[J];经济;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社会分层与小康社会[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2 张春婷;;社会分层对社会和谐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甘源;;浅谈社会分层对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春杰;;毛泽东社会分层思想及其意义[A];学习 坚持 发展——青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3年
5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强;;社会分层与小康社会[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7 薛晶;;社会分层与多元化背景下犯罪新趋势初探[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9 吕树庭;周洽;;当代中国大众体育与社会分层[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任剑波;;社会分层视角下杀人犯罪的态势[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心;社会分层理论[N];哈尔滨日报;2006年
2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程金华 教授;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法律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吕树庭 周洽;当代大众体育与社会分层[N];中国体育报;2003年
4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吴冬华;从教育社会分层角度透视农村普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林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城市化进程影响拉美社会分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范晓光;社会分层中的边界渗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皇甫世俊;临时工时代[N];银川晚报;2014年
8 李强;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N];北京日报;2003年
9 李培林;话说社会分层[N];浙江日报;2005年
10 李强;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N];发展导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晓红;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李芬;社会分层影响社会福利状况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邵晓;公共品如何影响社会分层与个人选择[D];复旦大学;2013年
4 于仲秋;制度变迁中的“速富阶层”[D];吉林大学;2006年
5 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琛;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2 张天祺;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肖礼PF;社会分层对农村居民健康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捷;社会资本、社会分层与优质生源竞争[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董群;福利政策与社会分层[D];复旦大学;2013年
6 罗丹;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上海市不同阶层居民体育健身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7 刘琴心;《大学面临的挑战:高等教育市场和社会分层》翻译实践报告[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杨开;科举制度对宋朝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9 古丽妮尕尔·居来提;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社会分层及居留意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10 邱永建;我国社会分层变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社会分层及居留意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