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3 19:22
  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空间回归模型考察了地级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沿海主要城市扮演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引领者,部分内陆城市经由模仿学习逐渐生成"新热区",北方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总体落后于南方城市且缺乏创新引领者;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空间效应显著,且不限于省域内发挥作用。信息化水平、公务人员服务能力分别扮演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正、负影响因素,回应服务供给的"群体差异"突出,空间回归模型证实空间效应的存在并估计其大小。为沿海与内陆、南方与北方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空间差异格局,以及回应服务供给群体偏向等问题提供警醒与启示。 

【文章来源】:电子政务. 2020,(04)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Global Moran"s I散布

区域分布,电子政务,区域分布


从地理区位看(参见表2、图1),总体来看,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地区差异悬殊(极差极大、标准差较大),表明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不均衡性极为明显,相当多城市的电子政务回应能力亟待提升。具体来看,华东、华南、华中等区域的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个创新引领城市(得分高于80)出自华东、华南地区,显示两个区域的主要城市在电子政务回应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的引领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严重掉队型城市(得分低于34.99分);与之相比,华中地区主要集中为中游跟随型城市(得分介于60-79.99之间)和发展迟缓型城市(得分介于35-59.99之间),较为欠缺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创新引领型城市。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的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华北、西北等区域的绝大部分城市集中表现为发展迟缓型与严重掉队型;东北地区与华中地区类似,同样欠缺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创新引领城市;西南地区的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分布极为特殊,既有华北、华中、东北、西北等区域未曾具有的创新引领型城市(贵阳市、成都市),又有电子政务回应能力几近为零的极度落后城市(山南市、那曲市)。就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的空间格局,本研究首先通过计算Global Moran"sⅠ指数、描绘Global Moran"sⅠ散布图(参见图2)加以讨论。结果显示,Global Moran"sⅠ指数为0.3774,且在p<0.001水平上满足统计显著性要求;Global Moran"sⅠ散布图的斜率为自下而上的直线,绝大部分样本观测值落入第一象限(高水平集聚区域,HH热区)或第三象限(低水平集聚区域,LL冷区)。Global Moran"sⅠ指数与Global Moran"sⅠ散布图共同表明,城市电子政务回应能力总体上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邻近效应,换言之,邻近城市的电子政务回应能力高,目标城市的电子政务回应能力亦会高,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的调查分析[J]. 汤志伟,张龙鹏,李梅,张会平.  电子政务. 2019(07)
[2]需求驱动、政府能力与移动政务合作提供: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马亮.  公共管理评论. 2018(01)
[3]中国互联网舆情热点与地方政府回应——基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09—2013)的分析[J]. 韩冬临,吴亚博.  公共行政评论. 2018(02)
[4]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回应性实证研究——基于全国923家县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在线测评数据[J]. 殷存毅,叶志鹏,杨勇.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6(04)
[5]基于价格领导制的默契合谋与反垄断规制——来自中国白酒市场的证据[J]. 刘丰波,吴绪亮.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4)
[6]公民使用政府网站的影响因素:中国大城市的调查研究[J]. 马亮.  电子政务. 2014(04)
[7]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马亮.  电子政务. 2013(09)
[8]中国互联网技术的空间扩散与区域差异——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J]. 汪明峰.  南京社会科学. 2011(10)
[9]中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社会政策与体制机制[J]. 郁建兴.  学术月刊. 2011(03)
[10]政府主导、企业偏向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一个基于三方博弈的分析[J]. 任太增.  经济学家. 2011(03)

硕士论文
[1]中国地方政府回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杨蓉蓉.华东政法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74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74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4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