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满意度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5 20:5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得到了快速传播,这样不仅给了公民更多的获得信息的方法,还使得政府可以应用互联网技术为公众提供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由此诞生。政府会经由互联网把一些公共服务内容向公众展现和提供。这种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公共服务新模式从实践效果来看优势是十分可观的:公众一方面能够节省掉很多参与政务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有了便捷的互联网技术,政府的整体办事效率也会获得非常显著的提升。不过从当前来看,很多学者并未涉及到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所以关于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公众对这种模式的满意度这种研究还是必要和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本文在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发展的特点,构建本文初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模型选取了六个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形象、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等;还有相关的四个人口统计的变量,也就是:性别、年龄、学历以及职业。并进一步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政府形象、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可靠性、感知质量、服务意识正向影响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公众满意度;四个人口统计变量也会对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公众满意...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本概念
2.1.1 互联网+的概念
2.1.2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
2.2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论基础
2.2.1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2.2.2 无缝隙政府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及满意度评价
3.1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
3.1.1 扩大在线办理事项
3.1.2 切实降低办事成本
3.1.3 推进一体化监管
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2.2 评价指标
3.2.3 研究假设
3.2.4 问卷设计与发放
3.3 问卷分析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2 信度检验
3.3.3 效度分析与因子分析
3.3.4 相关性分析
3.3.5 回归分析
3.4 假设验证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
4.1.1 公众参与机制不足
4.1.2 政府形象有待提升
4.1.3 政务平台服务能力低
4.1.4 服务意识落后
4.2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忽略公民利益需求
4.2.2 政府公务人员形象意识淡薄
4.2.3 政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4.2.4 服务理念存在偏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提升路径
5.1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5.1.1 提高公众的认知
5.1.2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5.2 提升政府形象
5.2.1 提升政府公信力
5.2.2 积极履行职责
5.3 推进平台建设机制发展
5.3.1 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
5.3.2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5.3.3 建立O2O服务模式
5.3.4 提高服务质量
5.4 加强回应机制建设
5.4.1 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
5.4.2 提高行政服务回应力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技术框架下的政务服务在线办理能力探究——基于334个地级行政区的数据分析[J]. 汤志伟,郭雨晖,翟元甫.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1)
[2]“互联网+政务服务”跨部门数据共享的推进策略研究[J]. 张会平,胡树欣. 情报杂志. 2018(12)
[3]“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合肥市的调查[J]. 王中华,王亚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4]“互联网+”政务信息服务新模式研究:以行政审批为例[J]. 李颖,张玲,黄伯平. 电子政务. 2018(06)
[5]政府门户网站公众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基于GWPSI模型再修正的实证结果[J]. 李海涛,张寅亮. 情报科学. 2018(06)
[6]中国农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现状、问题与前景[J]. 马亮. 电子政务. 2018(05)
[7]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助推“互联网+政务服务”——基于结构方程政府网站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J]. 朱锐勋,王鹏,潘政翰. 行政与法. 2018(04)
[8]用户使用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J]. 王亚倩.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05)
[9]浅析“互联网+”时代下政务服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刘鉴萱. 现代交际. 2018(03)
[10]政务服务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J]. 陈涛,冉龙亚,明承瀚. 电子政务. 2018(03)
本文编号:3497467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本概念
2.1.1 互联网+的概念
2.1.2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
2.2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论基础
2.2.1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2.2.2 无缝隙政府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及满意度评价
3.1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
3.1.1 扩大在线办理事项
3.1.2 切实降低办事成本
3.1.3 推进一体化监管
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2.2 评价指标
3.2.3 研究假设
3.2.4 问卷设计与发放
3.3 问卷分析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2 信度检验
3.3.3 效度分析与因子分析
3.3.4 相关性分析
3.3.5 回归分析
3.4 假设验证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
4.1.1 公众参与机制不足
4.1.2 政府形象有待提升
4.1.3 政务平台服务能力低
4.1.4 服务意识落后
4.2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忽略公民利益需求
4.2.2 政府公务人员形象意识淡薄
4.2.3 政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4.2.4 服务理念存在偏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提升路径
5.1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5.1.1 提高公众的认知
5.1.2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5.2 提升政府形象
5.2.1 提升政府公信力
5.2.2 积极履行职责
5.3 推进平台建设机制发展
5.3.1 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
5.3.2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5.3.3 建立O2O服务模式
5.3.4 提高服务质量
5.4 加强回应机制建设
5.4.1 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
5.4.2 提高行政服务回应力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技术框架下的政务服务在线办理能力探究——基于334个地级行政区的数据分析[J]. 汤志伟,郭雨晖,翟元甫.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1)
[2]“互联网+政务服务”跨部门数据共享的推进策略研究[J]. 张会平,胡树欣. 情报杂志. 2018(12)
[3]“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合肥市的调查[J]. 王中华,王亚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4]“互联网+”政务信息服务新模式研究:以行政审批为例[J]. 李颖,张玲,黄伯平. 电子政务. 2018(06)
[5]政府门户网站公众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基于GWPSI模型再修正的实证结果[J]. 李海涛,张寅亮. 情报科学. 2018(06)
[6]中国农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现状、问题与前景[J]. 马亮. 电子政务. 2018(05)
[7]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助推“互联网+政务服务”——基于结构方程政府网站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J]. 朱锐勋,王鹏,潘政翰. 行政与法. 2018(04)
[8]用户使用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J]. 王亚倩.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05)
[9]浅析“互联网+”时代下政务服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刘鉴萱. 现代交际. 2018(03)
[10]政务服务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J]. 陈涛,冉龙亚,明承瀚. 电子政务. 2018(03)
本文编号:3497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9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