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及趋势演进——基于高质量发展维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12:37
本文运用熵权法基于教育、基础设施、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公共安全、社保就业、环境保护八个维度测度了2006—2017年中国各省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指数,然后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其均等化及趋势演进进一步探究。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各省市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高,且各省市提高速度存在一定差别;供给水平呈明显"东高西低"分布格局,且存在增强趋势;供给结构存在明显的梯度效应,科学技术占比较低。(2)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基尼系数呈明显下降态势,均等化趋势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但贡献呈下降趋势。(3)中国四大区域总体及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绝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全国整体、东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曲线存在右拖尾,且延展性呈拓宽趋势;全国整体、中部以及西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均存在两极分化趋势,东部呈多极分化,而东北总体呈单峰分布,个别年份有双峰分布现象。本文的研究对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软科学. 2020,(10)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各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比重的空间分布
就中国四大区域而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内部均存在差异,但差异呈递减趋势。具体来看,基尼系数大小方面,东部区域内基尼系数最高,高于全国总体水平,表明东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内部差异提高了全国的供给非均等化程度。西部和中部区域内基尼系数低于东部,也低于全国水平。东北区域内基尼系数水平最低,原因可能在于东北包含的省份数量较少。基尼系数变化趋势方面,四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内基尼系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各区域内部差异程度不断缩小,呈供给均等化态势。具体来看,东北基尼系数下降速度最快,其次为西部和中部,东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尼系数下降速度则最慢。2.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间差异
图1展示了2006年和2017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各省市的供给分布情况。基于数值演变角度,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高,但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与2006年相比,2017年中国各省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均大幅提高,原因可能在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联系,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由注重温饱向精神追求转变,生活福利要求的提高需要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供给,因而其供给水平不断提高。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呈明显的“东高西低”分布格局,且存在增强趋势。上述现象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扩张,我国各地区公共服务的外在规模和内在质量不断提升,供给水平整体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不同省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图2呈现了2006—2017年四大区域及总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演变趋势。可以看出,中国四大区域及总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显著。观测期内,东部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其次为东北、西部,中部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最低。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东部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省市地方政府拥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投资能力,自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相对较高。反观西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高于中部,可能是因为西部获得的转移支付较多,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东北自2016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可能因为,近年来东北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进行转型,经济发展相对乏力,使得当地政府财力难以持续支持日益扩大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缩小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地区差距?[J]. 李华,董艳玲.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07)
[2]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分布动态、地区差异及收敛性[J]. 辛冲冲,陈志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8)
[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J]. 刘华军,王耀辉,雷名雨.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7)
[4]中国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测度及趋势演进——基于城市DLI的经验考察[J]. 陈明华,刘玉鑫,张晓萌,仲崇阳. 中国软科学. 2019(01)
[5]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J]. 王谦,董艳玲.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5)
[6]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J]. 熊兴,余兴厚,王宇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3)
[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及空间格局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范柏乃,傅衍,卞晓龙. 华东经济管理. 2015(01)
[8]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宋敏,杨宝利,时涛.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4(05)
[9]我国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武力超,林子辰,关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08)
[10]我国省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测度[J]. 李凡,岳彩新. 统计与决策. 2014(11)
本文编号:3515998
【文章来源】:中国软科学. 2020,(10)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各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比重的空间分布
就中国四大区域而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内部均存在差异,但差异呈递减趋势。具体来看,基尼系数大小方面,东部区域内基尼系数最高,高于全国总体水平,表明东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内部差异提高了全国的供给非均等化程度。西部和中部区域内基尼系数低于东部,也低于全国水平。东北区域内基尼系数水平最低,原因可能在于东北包含的省份数量较少。基尼系数变化趋势方面,四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内基尼系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各区域内部差异程度不断缩小,呈供给均等化态势。具体来看,东北基尼系数下降速度最快,其次为西部和中部,东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尼系数下降速度则最慢。2.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间差异
图1展示了2006年和2017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各省市的供给分布情况。基于数值演变角度,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高,但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与2006年相比,2017年中国各省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均大幅提高,原因可能在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联系,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由注重温饱向精神追求转变,生活福利要求的提高需要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供给,因而其供给水平不断提高。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呈明显的“东高西低”分布格局,且存在增强趋势。上述现象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扩张,我国各地区公共服务的外在规模和内在质量不断提升,供给水平整体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不同省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图2呈现了2006—2017年四大区域及总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演变趋势。可以看出,中国四大区域及总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显著。观测期内,东部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其次为东北、西部,中部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最低。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东部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省市地方政府拥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投资能力,自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相对较高。反观西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高于中部,可能是因为西部获得的转移支付较多,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东北自2016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可能因为,近年来东北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进行转型,经济发展相对乏力,使得当地政府财力难以持续支持日益扩大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缩小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地区差距?[J]. 李华,董艳玲.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07)
[2]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分布动态、地区差异及收敛性[J]. 辛冲冲,陈志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8)
[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J]. 刘华军,王耀辉,雷名雨.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7)
[4]中国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测度及趋势演进——基于城市DLI的经验考察[J]. 陈明华,刘玉鑫,张晓萌,仲崇阳. 中国软科学. 2019(01)
[5]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J]. 王谦,董艳玲.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5)
[6]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J]. 熊兴,余兴厚,王宇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3)
[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及空间格局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范柏乃,傅衍,卞晓龙. 华东经济管理. 2015(01)
[8]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宋敏,杨宝利,时涛.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4(05)
[9]我国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武力超,林子辰,关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08)
[10]我国省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测度[J]. 李凡,岳彩新. 统计与决策. 2014(11)
本文编号:3515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51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