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民族社会工作的任务结构与实务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8 23:51
我国的民族社会工作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至40年代,以李安宅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将社会学、社会工作的理论运用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工作,其任务目标之一就在于消除"边疆性",即消除国人对于边疆民众在语言、宗教和习俗等方面的偏见与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经过民族识别、民族工作社会化等阶段之后,西南地区民族社会工作所覆盖的地域和人群虽然与20世纪40年代有所重合,但"边疆"和"民族"的指向和意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使得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在价值取向、承担角色和发展任务上有了新的时代特色。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2(05)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民族社会工作的任务结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机构的形成和社会化格局[J]. 王希恩. 民族研究. 2019(02)
[2]民族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几个关键议题——相关专家一席谈[J]. 麻国庆,古学斌,黎永亮,任国英. 社会建设. 2017(05)
[3]民族社会工作中的文化及其处遇[J]. 谢冰雪.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6)
[4]民族社会工作的特征、实践原则与发展路径[J]. 江波,赵利生. 西北民族研究. 2014(04)
[5]从边疆社会工作到民族社会工作:一个历史的回顾[J]. 彭秀良,高亮. 社会工作. 2013(06)
[6]多民族地区发展社会工作的族群视角[J]. 王思斌,赛牙热·依马木. 甘肃社会科学. 2013(04)
[7]民族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实践价值及策略性发展重点[J]. 王旭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8]浅析非政府组织与民族工作社会化[J]. 袁影. 改革与开放. 2012(20)
[9]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J]. 王思斌. 民族研究. 2012(04)
[10]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J]. 任国英,焦开山. 民族研究. 2012(04)
本文编号:3525401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2(05)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民族社会工作的任务结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机构的形成和社会化格局[J]. 王希恩. 民族研究. 2019(02)
[2]民族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几个关键议题——相关专家一席谈[J]. 麻国庆,古学斌,黎永亮,任国英. 社会建设. 2017(05)
[3]民族社会工作中的文化及其处遇[J]. 谢冰雪.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6)
[4]民族社会工作的特征、实践原则与发展路径[J]. 江波,赵利生. 西北民族研究. 2014(04)
[5]从边疆社会工作到民族社会工作:一个历史的回顾[J]. 彭秀良,高亮. 社会工作. 2013(06)
[6]多民族地区发展社会工作的族群视角[J]. 王思斌,赛牙热·依马木. 甘肃社会科学. 2013(04)
[7]民族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实践价值及策略性发展重点[J]. 王旭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8]浅析非政府组织与民族工作社会化[J]. 袁影. 改革与开放. 2012(20)
[9]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J]. 王思斌. 民族研究. 2012(04)
[10]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J]. 任国英,焦开山. 民族研究. 2012(04)
本文编号:3525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52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