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基于心理距离的突发环境事件可接受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04:32
  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恐慌,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事件本身。当前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环境风险形势严峻,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但风险不可能完全被消灭,只能通过风险管理手段得到控制和缓解。仅仅依靠提高风险防控技术,期望公众承担事件后果已经无法解决问题,政府(部门)亟需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创新。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心理距离理论为切入点,研究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和可接受风险水平现状,提出并论证了心理距离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可接受风险水平的观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和访谈法,对400名公众开展问卷调查,对“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故”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与15名公众进行座谈,论证并检验了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概率距离、人际距离、信息距离、专业距离、不确定性、自愿性和情绪距离等9种风险认知维度影响公众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在传统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概率距离的基础上,提出了6种新的维度,建立了完整的心理距离维度体系。任何一种风险认知维度的变化都会引起心理距离的变化,心理距离越远,风险接受能力越强。论证了不同心理距离维度对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影响大小不同,情绪距离、空间距离、概率距离和信息距离的影响相对...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突发环境事件可接受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心理距离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突发环境事件可接受风险的现状分析
    2.1 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2.1.1 突发性强
        2.1.2 波及面广
        2.1.3 破坏性大
        2.1.4 复杂多变
    2.2 可接受风险水平现状
        2.2.1 风险接受能力弱
        2.2.2 风险接受意愿低
        2.2.3 可接受风险理论的应用价值高
        2.2.4 可接受风险理论的应用领域少
    2.3 心理距离对可接受风险的影响
        2.3.1 心理距离影响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
        2.3.2 不同心理距离维度的影响大小不同
        2.3.3 增加心理距离可以提高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
3 基于心理距离的可接受风险理论分析
    3.1 心理距离理论的内容分析
        3.1.1 心理距离基于心理测量理论
        3.1.2 心理距离吸收了风险文化理论的内容
        3.1.3 解释水平高低影响公众的心理距离
    3.2 心理距离理论的优势分析
        3.2.1 心理距离理论囊括的内容全面
        3.2.2 心理距离维度的影响更加深刻
        3.2.3 心理距离理论适用于突发环境事件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研究
    3.3 心理距离理论的影响机制分析
        3.3.1 时间距离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3.3.2 空间距离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3.3.3 概率距离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3.3.4 人际距离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3.3.5 信息距离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3.3.5.1 信息表达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3.3.5.2 传播渠道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3.3.6 专业距离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3.3.7 不确定性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3.3.8 自愿性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3.3.9 情绪距离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4 突发环境事件可接受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公众个体属性的影响
        4.1.1 人口学因素影响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
            4.1.1.1 性别因素影响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
            4.1.1.2 年龄因素影响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
            4.1.1.3 受教育程度影响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
            4.1.1.4 职业对可接受风险水平影响不明显
            4.1.1.5 收入对可接受风险水平影响不明显
        4.1.2 个体社会经验对可接受风险水平影响不明显
            4.1.2.1 个体受损经历对可接受风险水平影响不明显
            4.1.2.2 是否存在风险源对可接受风险水平影响不明显
        4.1.3 公众个体属性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4.2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情境的影响
        4.2.1 危害后果对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影响不规律
        4.2.2 波及范围越小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2.3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情境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4.3 政府风险管理绩效的影响
        4.3.1 公众满意程度越高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3.2 风险防控投入越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3.3 政府风险管理绩效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4.4 基于心理距离理论的主观认知因素的影响
        4.4.1 心理距离的改变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4.4.1.1 时间距离越远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4.1.2 空间距离越远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4.1.3 概率距离越远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4.1.4 人际距离越远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4.1.5 信息距离越远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4.1.6 专业距离越近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4.1.7 不确定性越低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4.1.8 自愿性越强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4.1.9 情绪距离越远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越高
        4.4.2 心理距离的不同维度对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
        4.4.3 基于心理距离的主观认知因素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5 基于心理距离的突发环境事件可接受风险的实证检验
    5.1 “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故”情况分析
        5.1.1 事故引发了当地的社会恐慌
        5.1.2 事故导致公众心理距离改变
        5.1.3 事故造成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降低
    5.2 心理距离影响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的检验
        5.2.1 心理距离维度的变化影响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
        5.2.2 不同维度变化对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影响不同
        5.2.3 心理距离对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影响明显
    5.3 基于心理距离的事故可接受风险问题
        5.3.1 官方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加剧了社会恐慌
        5.3.2 未事前征求公众意见,公众抵制情绪高
        5.3.3 公众对风险源了解少,可接受风险水平低
        5.3.4 公众情绪的变化影响可接受风险水平
6 心理距离理论在突发环境事件可接受风险中的适用
    6.1 适当增加公众心理距离,推动前瞻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6.1.1 适当增加公众情绪距离,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6.1.2 适当增加公众时空距离,提高风险解释水平
        6.1.3 适当增加概率、人际和信息距离,加强风险舆论引导
    6.2 强化政府风险思维,有效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
        6.2.1 加大风险科研投入,降低风险不确定性
        6.2.2 深化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众满意程度
    6.3 加强风险沟通和公众参与,完善“稳评”机制
        6.3.1 改进政府工作方式,加强风险沟通和公众参与
        6.3.2 加强风险防控,推动“稳评”工作顺利开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众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可接受程度调查问卷
在学研究成果
    一、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能环境利益与“邻避效应”——从心理距离的角度出发[J]. 陈虹宇,房超.  中国核电. 2019(05)
[2]宝钢湛江钢铁厂建成后公众环境可接受风险研究[J]. 尚志海,张惠梅.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9(01)
[3]2012-2017年国内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统计分析[J]. 肖筱瑜.  广州化工. 2018(15)
[4]基于心理距离的灾害可接受风险研究[J]. 尚志海.  灾害学. 2018(03)
[5]重大岩土工程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J]. 于汐,薄景山,唐彦东.  自然灾害学报. 2018(03)
[6]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尚志海.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7(06)
[7]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中可接受风险水平探讨[J]. 欧阳黄鹂,曲常胜.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7(04)
[8]城市自然灾害前瞻性风险管理与绩效评估[J]. 尚志海.  灾害学. 2017(02)
[9]公众对区域突发环境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 杜茜,张志娇,武海俊,刘仁志.  环境保护. 2017(05)
[10]区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可接受风险研究[J]. 张志娇,刘仁志,张珂.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5(12)

博士论文
[1]多重心理距离与解释水平对风险认知的影响[D]. 林晶.吉林大学 2018
[2]泥石流灾害综合风险货币化评估及可接受风险研究[D]. 尚志海.中山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不同的心理距离对风险决策的影响[D]. 潘婧.河南大学 2015
[2]自然灾害社会可接受风险初步研究[D]. 王健.重庆师范大学 2013
[3]基于风险可接受水平的规划环境风险评价[D]. 张杰.兰州大学 2010
[4]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D]. 李宝岩.江苏大学 2010
[5]典型化工园区公众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实证研究[D]. 赵玉婷.北京林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05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05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d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