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空间特征与规划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30 10:57
易地搬迁是我国一项行之有效的扶贫举措,也是城乡空间变革下的特殊迁建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受地域贫瘠所困的人口物质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关系、资本再嵌入的社会空间重组,因此急需探讨与移民发展高度契合的空间、资源布局模式。文章以人本理念为导向,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以湖北省宣恩县的易地扶贫搬迁案例为切入点,在其规划建设层面进行生计资本的空间特征解析。研究表明,分散嵌入的易地搬迁社区呈现空间集约、区域功能关联的整体特征,但资本弱质性的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累积受限,与空间呈现低弥合性,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技能"无地放矢";针对不同功能属性空间及其生计资本特征,文章提出"总体规划纳入—绩效评估反馈—社区环境优化—其他专项协调"的融合发展策略。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引言
1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2可持续生计的理论引入
3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空间特征及生计资本—以湖北省宣恩县为例
3.1整体空间特征:集中分散的嵌入型模式
3.1.1镇乡整合集约式搬迁选址
3.1.2以区域功能结构划分安置类型
3.2各空间类型下的生计资本转变:非农生计社会转型,资本存在弱质性,与空间弥合度低
3.2.1生计资本调查及量化
3.2.2四类安置空间生计资本分析
(1)临近教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安置点物质资源充裕,但人力资本依然受限,社会资本存在隔离性。
(2)临近自然景区的安置点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周边有一定旅游市场基础,但生计资本并未与其关联,人力资本外流。
(3)临近产业园区的安置点有企业提供就业扶助,人力、金融资本相对充足。
(4)临近近郊景点的安置点人力资本集中,自然、金融资本相对良好。
3.3生计资本与空间的关联性:区域功能属性、资源获取与生计资本紧密相关
4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的规划对策
(1)总体规划纳入:统筹纳入城乡结构,集中安置社区,促进资源向资本的集聚转化。
(2)绩效评估反馈:综合测评资源效益,有序把控设施配置,推进物质资本品质化提升。
(3)社区环境优化:重构社区共享空间,塑造文化认同,促进社会资本互联共建。
(4)其他专项协调:与专项规划融合,充分发挥特色,助力本地人力资本积累。
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化欠发达地区的城乡统筹规划:乡村非农发展与农业发展的互动关系[J]. 朱介鸣,裴新生,朱钊,朱牧文.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3)
[2]生态补偿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基于“精准扶贫”视角[J]. 袁梁,张光强,霍学喜.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7(06)
[3]政策实践与资本重置: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表达[J]. 叶青,苏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社会空间视角下苏南乡村城镇化历程与特征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 范凌云. 城市规划学刊. 2015(04)
[5]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被动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基于山西忻州市刘家塔镇的调查与思考[J]. 刘毅,卢小君,田小芳. 农村经济. 2015(04)
[6]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1)
博士论文
[1]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创业研究[D]. 韩志新.天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9876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引言
1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2可持续生计的理论引入
3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空间特征及生计资本—以湖北省宣恩县为例
3.1整体空间特征:集中分散的嵌入型模式
3.1.1镇乡整合集约式搬迁选址
3.1.2以区域功能结构划分安置类型
3.2各空间类型下的生计资本转变:非农生计社会转型,资本存在弱质性,与空间弥合度低
3.2.1生计资本调查及量化
3.2.2四类安置空间生计资本分析
(1)临近教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安置点物质资源充裕,但人力资本依然受限,社会资本存在隔离性。
(2)临近自然景区的安置点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周边有一定旅游市场基础,但生计资本并未与其关联,人力资本外流。
(3)临近产业园区的安置点有企业提供就业扶助,人力、金融资本相对充足。
(4)临近近郊景点的安置点人力资本集中,自然、金融资本相对良好。
3.3生计资本与空间的关联性:区域功能属性、资源获取与生计资本紧密相关
4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的规划对策
(1)总体规划纳入:统筹纳入城乡结构,集中安置社区,促进资源向资本的集聚转化。
(2)绩效评估反馈:综合测评资源效益,有序把控设施配置,推进物质资本品质化提升。
(3)社区环境优化:重构社区共享空间,塑造文化认同,促进社会资本互联共建。
(4)其他专项协调:与专项规划融合,充分发挥特色,助力本地人力资本积累。
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化欠发达地区的城乡统筹规划:乡村非农发展与农业发展的互动关系[J]. 朱介鸣,裴新生,朱钊,朱牧文.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3)
[2]生态补偿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基于“精准扶贫”视角[J]. 袁梁,张光强,霍学喜.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7(06)
[3]政策实践与资本重置: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表达[J]. 叶青,苏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社会空间视角下苏南乡村城镇化历程与特征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 范凌云. 城市规划学刊. 2015(04)
[5]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被动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基于山西忻州市刘家塔镇的调查与思考[J]. 刘毅,卢小君,田小芳. 农村经济. 2015(04)
[6]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1)
博士论文
[1]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创业研究[D]. 韩志新.天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98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9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