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制度变迁、角色建构与国家—个人关系的演化逻辑——基于对上海“社嫂”的口述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4 18:0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在经济体制与社会体制双重改革背景下孕育了一批从国企单位干部转制成社区干部的特殊群体——"社嫂"。文章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建构了"治理体制的延续性与国家—个人关系的温和变革"这一分析框架,旨在关注制度变迁对"社嫂"群体角色身份建构的影响机制,并勾勒出不同阶段下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动态关系图景。研究发现,单位制向社区制转轨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延续性,这种制度延续决定着"社嫂"在不同阶段的角色建构和身份调适,规避了她们以组织化的集体行动来应对国家治理中的制度冲击,确保国家主导的治理体制得以延续和再生产。同时,在特定历史脉络下"社嫂"个体意识、权利观念、公共意识的萌发,彰显了从单位制到社区制转轨过程中的一些差异性特质。

【文章页数】:2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一)理论视角:制度变迁与体制惯性
    (二)分析框架:治理体制的延续性与国家—个人关系的温和变革
三、企业改制与“单位人”的社会化过程
    (一)“单位人”的身份焦虑
    (二)生计驱动与差异化行动
四、体制惯性、社区建设与“社嫂”的职业适应
    (一)基层管理压力与“社嫂”的生产
        1.命运契机与角色替代
        2.组织程序与“社嫂”选拔
        3.身份延续与道德认同
    (二)初到社区的身份困扰与调适
        1.延续“单位人”想象的“社会人”
        2.工作冲突与身份困扰
        3.认同强化、自我重塑与身份调适
    (三)社区建设中的角色迁移与自主创新
        1.落实居委会筹建工作
        2.矛盾调解与社区整合
        3.组建居民文化团队
五、社区改革、专业嵌入与“社嫂”的无奈离场
    (一)“专业”嵌入与身份冲击
    (二)讨要“说法”与个体抗争
    (三)命运沉浮与角色退场
六、结论与讨论
    第一,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转变呈现了治理体制的延续性与再生产逻辑。
    第二,制度的延续性对“社嫂”角色适应和身份建构具有决定意义。
    第三,改革进程中个体意识的发轫与社区公共性的初现。
    第四,社区成为后单位制时代连接国家与个人的组织通道。



本文编号:3870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870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