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21:20

  本文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法理学的角度来说,法治可以理解为政府和群众进行合作管理的一种创新管理形式,能够最大程度的调整激发政府与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能量和积极性,实现社会治理的最佳状态,也是当前整个国际上普通公认和追求的最佳社会治理模式。就我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现状来看,第一,基层党员干部和党员亟需转变观念,党员队伍素质需要得到一定的提升,基层党组织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第二,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亟需提高,执法理念滞后亟需转变,执法体系亟需改革,执法程序亟需完善,滥用强制措施屡禁不绝,任意简化、变通执法程序,造成执法漏洞;第三,基层法院为信访问题所扰,独立审判在社会现实中难脱尴尬处境,而基层检察院监督较为笼统,同时强制力较弱,检察机关层次过低,监督能力有限,在检查的过程中大量采取“口头监督”,难以形成充分的效果;第四,基层群众自觉守法观念有待加强,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也不如人意。鉴于这样的情况,本文建立在基层社会的视角上,对于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概述,包括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基本内容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三个角度来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概念形成基本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基层党组织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得到提高,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需要得到提高,基层司法公正司法状况有待改进和基层社会民众法律意识有待提高。通过这四个角度来对于我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解。第三部分是全面推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建议。包括提高基层党组织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加强基层司法组织公正司法的理念和能力和培育基层社会公民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努力来为我国未来的基层社会治理出谋划策。第四部分是结论,对于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法治化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 自觉守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概述7-15
  • 1.1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概念7-9
  • 1.1.1 基层社会的界定7
  • 1.1.2 社会治理的含义7-8
  • 1.1.3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含义8-9
  • 1.2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基本内容9-12
  • 1.2.1 基层党组织依法执政9-11
  • 1.2.3 基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11-12
  • 1.2.4 基层民众自觉守法用法12
  • 1.3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意义12-15
  • 1.3.1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12-13
  • 1.3.2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百姓合法权益的可靠保障13-14
  • 1.3.3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新常态14-15
  • 2 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15-25
  • 2.1 基层党组织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亟需提高15-18
  • 2.1.1 基层党员干部和党员亟需转变观念15-16
  • 2.1.2 基层党员干部和党员亟需提高依法执政能力16-18
  • 2.2 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亟需提高18-21
  • 2.2.1 执法理念滞后亟需转变18
  • 2.2.2 执法体系亟需改革18-19
  • 2.2.3 执法队伍建设亟需加强19-20
  • 2.2.4 执法程序亟需完善20-21
  • 2.3 基层司法组织公正司法状况有待改进21-24
  • 2.3.1 基层法院面临的问题21-23
  • 2.3.2 基层检察机关监督法律实施能力有待提高23-24
  • 2.4 基层社会民众法律意识有待提高24-25
  • 2.4.1 自觉守法观念有待加强24
  • 2.4.2 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24-25
  • 3 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建议25-32
  • 3.1 关于基层党组织依法执政25-28
  • 3.1.1 牢固树立依法执政理念25-26
  • 3.1.2 切实落实党内法规制度26-28
  • 3.2 关于基层政府依法行政28-29
  • 3.2.1 强化依法行政理念28
  • 3.2.3 完善体制机制28-29
  • 3.3 关于基层司法组织公正司法29-30
  • 3.3.1 强化司法人员公正司法的理念和能力29-30
  • 3.3.2 完善司法责任追究机制30
  • 3.4 关于基层社会民众守法用法30-32
  • 3.4.1 自觉守法、积极用法30-31
  • 3.4.2 基层居民自治组织保障31-32
  • 4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7
  • 后记3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勋;;让民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人[J];中国改革;2008年11期

2 毕霞;王燕;陈勃;孙斌;;基层社会团体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南京市某区为例[J];社团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3 叶笑云;许义平;;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管理创新——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5期

4 冯志伟;刘志松;;我国古代乡土权威的基层社会治理功能[J];天府新论;2012年06期

5 许义平;;从组织化到再组织化:宁波基层社会治理在变革[J];中国社会组织;2013年01期

6 无锡市民政局课题组;;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和机制研究——以无锡为例[J];江南论坛;2013年07期

7 江治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构建设想和路径[J];中国民政;2013年09期

8 张宇;;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分析[J];黑河学刊;2014年01期

9 张小军;象征资本的再生产——从阳村宗族论民国基层社会[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10 郑强胜;宋代基层社会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夯实基层社会细胞 建设和谐新型乡村——龙海市和谐乡村促进会建设情况介绍[A];福建省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论文汇编[C];2013年

2 谢大森;;浅析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陈长宁;;民国四川基层社会诉讼话语变迁研究——以三台档案为依据[A];2013年第七届法律文化全国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李国庆;;浅议民主党派在基层社会服务中的作用[A];本溪市县区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二十二次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白贵一;;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官俸及对基层社会的影响[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蒋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让社会更加安定有序[N];法制日报;2014年

2 施凯 上海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关于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若干思考[N];解放日报;2014年

3 记者 袁定波;人民法庭要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N];法制日报;2014年

4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基层社会力量参与[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年

5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法院院长 倪果;发挥人民法庭优势 参与基层社会治理[N];人民法院报;2014年

6 记者 余勤;以改革精神创新基层社会治理[N];浙江日报;2014年

7 文杰;加强基层社会保障机构建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8 胡峗;探索基层社会新型治理模式[N];社会科学报;2003年

9 丁侃 张平 陈海涛;再创辉煌 构建基层社会建设新模式[N];南方日报;2012年

10 记者 徐祝君 通讯员 庄其异 朱云飞;带出一批群众工作能手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N];舟山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昊;政党与基层社会[D];复旦大学;2003年

2 孔娜娜;行动者、关系与过程: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性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淑瑜;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于轩栋;苏南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李巧霞;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碎片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婷婷;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张鹏;酒泉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范子娜;政府引导: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效实现的外部条件[D];河南大学;2015年

7 王冬冬;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8 李斌;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整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金泉;外来人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保障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10 张占力;明清宗族保障与基层社会控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407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