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公共人类学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7-06 20:04

  本文关键词:公共人类学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人类学的终结 公共人类学 争论与共识 理论与实践


【摘要】: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全球化进程加快,人类社会文化变迁加剧,人类学日益边缘化,人类学学术职位缺少等因素,引发了人类学终结的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现代人类学家提出了公共人类学,以应对"人类学终结"的危险。公共人类学是人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是对人类学学科自身的反省,体现了人类学学科内部的重要改变。公共人类学的研究应走向更为广阔的公共领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探讨公共问题。人类学知识及成果必须面向社会公众,能够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并对社会公众的认知产生积极影响。公共人类学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度参与公共事务,并取得领导地位和决策权力,从而为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健康发展贡献知识和智慧。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人类学的终结 公共人类学 争论与共识 理论与实践
【分类号】:C912.4
【正文快照】: 19世纪后半期,被誉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学者爱德华·伯内特·泰勒提出了“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的科学”,预示着了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社会科学得以产生。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功能主义理论,并将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民族志等视为人类学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生琰;李元元;;单一与多元——“市场”理念及其人类学拓展[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徐杰舜;;人类学释放我对客家的真爱——访客家学者周建新教授[J];民族论坛;2012年10期

3 阮西湖,徐杰舜;面向21世纪的国际人类学──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14届世界大会综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马雪峰;;1980年以来的中国大陆人类学学科建设: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分离以及人类学发展的多元路径[J];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5 覃德清;关注民生 体认民心─—华南紫村族群生存境况与精神世界的人类学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02期

6 周泓;民族学、人类学相关理论与民国新疆社会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孙庆忠;;学科生命的探询与见证——《黄淑娉人类学民族学文集》[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黄泽;人类学与民族史结合研究在中国的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03期

9 周泓;;庄孔韶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方法论诉求之意义(上)——中国认知传统与区域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J];民族论坛;2012年06期

10 山兰;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IUAES)2000年中期会议在北京召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赵岚;发展中的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志龙;多重情景下的学术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冰;池州傩变迁的人类学考察[D];安徽大学;2013年

2 罗文宏;艺术江湖:水域形态的社会及其延续[D];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

3 尹凯;历史、技术与观念[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27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527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4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