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涉诉信访的终结机制

发布时间:2017-07-29 15:12

  本文关键词:涉诉信访的终结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涉诉信访 司法权威 依法行政 终结机制


【摘要】:涉诉信访是在我国处于发展与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以其强大的群众基础被广泛接受。司法救济之外又添加了信访救济,出现了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并存的状况,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弃法转访”、“以访压法”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损害司法权威,涉诉信访工作已成为法院一项常态化的重要工作。信访单一地化归权利救济功能,导致通过正常诉讼程序不能实现的利益,通过信访途径得到实现,整个社会因信访救济而愈发不信任司法,动摇法治的基础。目前,法院受理的案件,呈现出诉讼主体日益多元化,案情愈加复杂,矛盾更易激化等特点。法院在处理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明确、处理流程不规范、非实质化程序性处理等问题。信访所涉问题范围之广又是极其惊人的,加之信访处理机制的混乱,信访工作已经走到了尽头,信访制度的发展基础己无法适用于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尤其与依法治国的理念格格不入,相反已是弊端丛生。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革,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政治后果。对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建立,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观点,信访存废也在争论之中。根据笔者从事信访工作经验,实践中的信访制度,它强调的是一种功利性维稳,只要能够平息当事人的不满情绪,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似乎都可以。各种社会矛盾,最终还是要在规范的、法律的轨道上解决。这既需要法律精神和法律思维的养成,也需要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把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依法终结制度。实施涉诉信访终结机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从制度机制上倒逼政法机关提高执法司法质量和水平,保证当事人合法诉求及时得到解决,而且有利于从制度机制上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更好地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涉诉信访的终结非一日之功,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真正实现终结,除了公民法律素养的提高,司法权威的建立,科学的机制能够提到加速作用。实施诉访分离原则,改变信访与诉讼交错的局面,去除信访的行政化。诉类案件,法院必须依照实体法程序法的规定,严格办案,实施法官终身负责制;访类案件,笔者建议在各级人大部门设立统一信访部门,实施归口管理。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只有将其纳入法治轨道内,信访秩序和司法秩序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表达意愿和纠纷解决的社会诉求才能得到良好制度的支撑,法治建设才能更加轻盈。
【关键词】:涉诉信访 司法权威 依法行政 终结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2.8;D925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一、信访制度的发展历程10-14
  • (一) 信访制度的确立10-11
  • (二) 信访制度的发展完善11-12
  • (三) 信访功能变迁12-14
  • 二、我国涉诉信访的现状14-22
  • (一) 涉诉信访的主要类型15-16
  • (二) 涉诉信访的特点16-18
  • (三) 涉诉信访的成因18-20
  • (四) 涉诉信访的弊端20-22
  • 三、涉诉信访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22-25
  • 四、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25-34
  • (一) 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必要性25-28
  • (二) 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可行性28-31
  • (三) 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意义31-34
  • 五、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基本构想34-41
  • (一) 基础阶段:逐步落实诉、访分离政策34-35
  • (二) 起步阶段:由各级权力机关设立统一集中的信访机构35-36
  • (三) 深化阶段:完善再审制度36-38
  • (四) 缓冲阶段:实施第三方介入的援助制度38
  • (五) 最终阶段:依法终结38-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 附件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钟宁;中国“入世”后涉外信访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10期

2 赵焱森;信访举报量的变化与思考[J];中国监察;2000年04期

3 刘占凯,赵同胤;做好高校信访预测预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办公室业务;2000年04期

4 龚武生;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构建“大信访”格局[J];学习导报;2001年04期

5 陈倩;信访督查及其方法[J];办公室业务;2001年06期

6 张正贤;树立牢固的信访监督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8期

7 赵若鸿;高标准做好信访举报工作[J];中国监察;2002年02期

8 范伟,王雪梅;浅谈纪检监察信访监督[J];中国监察;2002年20期

9 邓水松;把信访工作的重点放到为信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来[J];办公室业务;2002年04期

10 陈爱民;信访老户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泉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 促进和谐垦区建设[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伟;;涉诉信访的现状、困境与解决途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揭发类信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4 钟泉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 促进和谐垦区建设[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5 胡子祥;邹志辉;周净;;信访体制改革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7 束锦;;民意诉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信访”视角的探讨[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反腐倡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阎耀军;宋协娜;张美莲;;信访问题预警的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小兵;;完善机制固根基 畅通渠道解疑难——从奉新信访实践浅议如何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浩;石家庄建信访绿色通道 信访邮件免费邮寄[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韩玉玲;“信访超市”当推广[N];中国人事报;2007年

3 特约记者 马献伦邋通讯员 王雪峰 肖雁;郧西城关镇组建“信访之家”[N];湖北日报;2007年

4 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 朱中国;认真贯彻《信访条例》 依法做好信访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盘锦[N];盘锦日报;2007年

5 张慧宁邋通讯员 严万全;青海集中处理涉诉信访[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戴成富;解决信访应从基层所队抓起[N];人民公安报;2007年

7 王明浩;石家庄建立“信访绿色通道”[N];人民日报;2007年

8 宋协娜;加强信访预警 促进社会和谐[N];人民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娴邋实习生 董姣;我市建立“信访绿色通道”[N];石家庄日报;2007年

10 陈勤邋在林 邹建丰;灌南信访大篷车 三夏田头解民忧[N];新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卫东;信访政治:乡村社会中的农民诉求与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炜;公民的权利表达及其机制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微;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杨雪;乡村信访过程中的国家基础权力重构[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毅;信访改革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陈辉辉;涉诉信访的制度困境与出路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妍;涉诉群体性信访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冬春;法院涉诉信访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苏涛;涉诉信访的法律规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翠花;我国涉诉信访的困境与化解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钱培华;我国“一站式”信访服务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肖璐;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9 吴英;论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苏州大学;2012年

10 黄千朔;地方房屋拆迁中的信访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89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589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4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