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立仁川大学李正熙教授应邀主讲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
本文关键词:韩国国立仁川大学李正熙教授应邀主讲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
更多相关文章: 华侨华人研究 中国侨联 仁川 抗日活动 中国华侨 张秀明 国务院侨办 历史学会 学会常务理事 中日战争
【摘要】:正2016年8月30日上午,韩国国立仁川大学中国学术院李正熙教授以"中日战争时期朝鲜华侨的抗日活动"为题主讲了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讲座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三层报告厅举行,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张秀明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陈奉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燕鹏副编审,国务院侨办侨务干校副教授张梅,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博士后龚宁,以及侨博、侨研所的部分同志约20人参加了讲座,北
【作者单位】: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 华侨华人研究;中国侨联;仁川;抗日活动;中国华侨;张秀明;国务院侨办;历史学会;学会常务理事;中日战争;
【分类号】:D634
【正文快照】: 2016年8月30日上午,韩国国立仁川大学中国学术院李正熙教授以“中日战争时期朝鲜华侨的抗日活动”为题主讲了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讲座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三层报告厅举行,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张秀明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过放;日本神户华侨华人研究史概论[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年01期
2 刘永连;石沧金;;《南洋史地与华侨华人研究》述评[J];海交史研究;2002年02期
3 李明欢;欧洲华侨华人研究述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聂德宁;从“贡献”到“合作”: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庄国土新著《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评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5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华侨华人研究基地)简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2期
6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简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7 程希;关于目前华侨华人研究若干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4期
8 晓迪;《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1979-2000)——对若干华侨华人研究期刊载文的摘评》出版[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4期
9 晓迪;《欧洲华侨华人史》出版[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4期
10 徐云;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与共享网络的建设[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梁;;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与华侨华人学[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其荣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回顾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冯爱琴;拓宽全球化时代华侨华人研究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记者 郝锴;徐师大华侨华人研究中心揭牌[N];徐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吴珊 周芝敏;开创旅俄华侨历史研究新局面[N];黑河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杨彦华 司徒漪;如果没有孙中山历史将会怎样?[N];中山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琳毅 通讯员 潘贤华;“新侨研究中心”在泉州挂牌[N];石狮日报;2011年
7 记者陈静莹;开拓华侨文化研究视野[N];汕头日报;2008年
8 张冬冬;“两栖创业”成华侨华人发展新模式[N];团结报;2011年
9 记者 陈晓星;华侨华人研究将步入新阶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记者 江迪;我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N];人民政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文燕;华侨与侨乡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3 朱陆民;二战后印尼华族政治地位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龙向阳;世界体系中的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一种历史的分析与反思[D];暨南大学;2003年
5 邵允振;1980年代以来的美国华侨华人与中美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6 徐文永;青田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白庆哲;华侨华人与两岸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斌;日本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章秀冬;福建省新华侨华人服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3 李清全;国际关系变动中的南非华侨华人:一种历史的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4 曹炜珏;当代新华侨华人的侨务资源培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陈君;19世纪后期菲律宾华侨社会变化探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肖文燕;华侨与侨乡经济变迁:1888—1949[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廖悦清;近代广东旅美华侨华人与中美文化交流[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代帆;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9 张璐;清代旅朝华侨华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刘圣伟;山东省归侨侨眷和华侨在鲁合法权益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21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62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