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治:区域环境治理中的政府义务履行
本文关键词:协同共治:区域环境治理中的政府义务履行
【摘要】: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受通达的交通、便捷的网络、高速流动的生态要素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环境事务超越了传统行政区划的限制而成为了区域性的议题,逐渐呈现出空间性、复杂性以及相互纠葛性的特点。而从现有的环境保护策略来看,各地方政府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以邻为壑、各扫门前雪的治理行动,其结果往往是彼此之间相互扯皮推诿,矛盾纠纷不断,区域性的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治理。因此,对当前的地方政府来说,如何明确和完善自身的环境义务,避免以往环境政策执行不力、职能配置不均衡,协同治理失效等局面,实现彼此从“分界而治”向相互对话、充分协作转化,成为其治理区域环境问题的核心议题。本文首先对区域协同共治及政府环境义务这两大范畴进行理论梳理,明确两者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相关内容界定,将区域环境协作治理研究置于政府环境义务的框架之下。其次,以长江三角洲和泛珠三角洲两大区域为范例对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明确我国当前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现状、困境,并从政府环境义务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造成困境的相关成因:一方面是客观原因,主要指分割型的行政体制对地方政府义务履行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即政府环境义务履行不当,亦即“政府失灵”。最后,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区域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进行探讨,并以此得出其共性与个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社会生态环境,提出区域环境治理中完善政府义务履行的具体路径:推进保护义务高效履行,提升区域环境治理水平;促进给付义务公平履行,矫正环境利益失衡状态;拓展增进义务深度履行,实现区域彼此互助共赢。
【关键词】:区域环境治理 协同共治 政府义务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21;D63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言8-14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方法12-14
- 一、区域环境协同共治及政府环境义务概述14-22
- (一)区域环境协同共治概述14-19
- (二)政府环境义务概述19-22
- 二、国内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现状:以典型区域为例22-26
- (一)国内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经验探索22-24
- (二)我国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成效与问题24-26
- 三、国内区域环境协同治理问题的成因分析26-34
- (一)客观原因:分割型的行政体制对地方政府义务履行的限制26-28
- (二)主观原因:政府环境义务履行不当28-34
- 四、国外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中政府义务履行的成功探索及对中国的启示34-40
- (一)美国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中政府义务履行的探索经验34-36
- (二)法国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中政府义务履行的探索经验36-37
- (三)国外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37-40
- 五、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中完善政府义务的路径选择40-48
- (一)推进保护义务高效履行,提升区域环境治理水平40-42
- (二)促进给付义务公平履行,矫正环境利益失衡状态42-44
- (三)拓展增进义务深度履行,实现区域彼此互助共赢44-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海林;众多院士专家为上海水环境治理战略规划献计献策[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2 吕承华;环境治理范式的演进与环境自觉行动[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4年01期
3 马川;;环境治理成本理应进价格[J];中国石油石化;2007年03期
4 朱旭峰;王笑歌;;论“环境治理公平”[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09期
5 王雪;范笑笑;;社区合作:环境治理的新出路[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9期
6 ;江苏省沿江环境治理投资4年增10倍[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年03期
7 刘兆征;;中国环境治理失灵问题的思考[J];环境保护;2008年16期
8 长江;;长江委将与丹麦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合作[J];人民长江;2008年20期
9 维夫克·拉姆库玛;艾丽娜·皮特科娃;继红;;环境治理的一种新范式:以提高透明度为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3期
10 ;首座湖盐基地环境治理通过验收[J];盐业与化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留财;;从西方环境治理范式透视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案例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王玉明;邓卫文;;广东环境治理中政府协作困境及原因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强;;产权视角下的政府环境治理[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鲁新春;胡志敏;袁西锐;;搞好水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型强市[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刘伟;仲兵;;我国环境治理决策能力的现状检视与发展路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健;;论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国家主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7 张春;;论全球环境治理的合法性——一项结合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尝试[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朱德米;;从行政主导到合作管理: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9 胡剑锋;;环境治理需要转变思路和制度创新——温州鳌江污染整治的经验及启示[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洪大用;;试论改进中国环境治理的新方向[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留财;从理论视角看当今环境治理[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朱贵升 吴毓亭;室内环境治理员新职业遭热捧[N];建筑时报;2007年
3 江华 张建民 温州大学商学院;行业协会实施自愿性环境治理的温州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王志勋 记者 黄启源;始阳举全镇之力 打赢农村环境治理大会战[N];雅安日报;2010年
5 冯永宏;西天乡环境治理成常态[N];广安日报;2010年
6 记者 蒋健;积极引导 广泛动员 推进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N];巴中日报;2010年
7 记者 黄桂云;认真落实“六个一” 环境治理“进社区”[N];眉山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开永丽;城乡环境治理不力 404人被问责[N];四川法制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刘淼淼;新模式 新方法 开拓乡村环境治理新路[N];四川日报;2012年
10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青;环境治理需要全民共同参与[N];文汇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正升;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李雪梅;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凤蕾;全球环境治理的主体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胡佳;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黄思光;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妍辉;论环境治理的金融工具[D];武汉大学;2012年
8 刘小峰;基于计算实验的流域水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环境治理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赵杰佳;利益导向下的参与式环境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姚世敏;黄河金三角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施新明;基于公众满意度调查的福州市水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田蜜蜜;我国府际公共环境治理区域合作机制的完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陈
本文编号:721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72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