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国家原理的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3:55

  本文关键词: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国家原理的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社会-国家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


【摘要】:社会均衡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回应利益诉求,协调利益关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活动成为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时代课题。因而,变革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以下简称《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决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这一重要概念。“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是对社会建设实践的又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实现什么样的社会治理、怎样推进社会治理”是摆在我们面前极为重要的议题。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中国现实,厘清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根基,为全面深化改革,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明晰各自的职能,提供理论指导,以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实践,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马克思主义在批判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的基础上,科学阐明了国家和社会之间动态演进之逻辑。马克思主义社会-国家原理所揭示的国家和社会此消彼长、辩证统一的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社会发展的历史节点,变革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推动国家(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动态均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国家原理为视角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有利于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当代公共治理体系;有利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实践,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国家原理在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中的话语权。文章运用了文献研究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研究方法。首先,从社会治理的相关概念入手,对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及其关系予以界定。其次,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依据,分析特定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国家关系的基本观点,准确把握其思想真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阐述了社会—国家动态演进的进路,指明了社会本位的历史地位,体现了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正当性及必要性。再次,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国家原理为指导,立足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历史与现状,梳理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历程,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在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进程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国家原理的指导地位,秉持马克思主义政府主导社会治理秩序建构的理念,着力通过政府变革和体制重塑,规范公权力,逐步扩大公民的参与权,破解社会和国家之间的“零和博弈”困境,以实现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社会治理双赢与协同。基于这种马克思主义协同互利的范式,构建国家(政府)与社会适度分离而又良性互动的关系,从而实现基于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市场治理之间动态均衡——协同互利的当代中国公共治理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社会-国家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理论和现实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9
  • 1.2.1 我国社会治理相关问题研究13-18
  • 1.2.2 马克思主义社会—国家原理内容研究18-19
  • 1.2.3 总体评价19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9-20
  • 1.3.1 研究方法19-20
  • 1.3.2 技术路线20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0-21
  • 1.4.1 研究内容20
  • 1.4.2 结构安排20-21
  • 1.5 创新之处21-23
  • 第2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23-34
  • 2.1 概念界定23-27
  • 2.1.1 社会管理23-24
  • 2.1.2 社会治理24-26
  • 2.1.3 社会建设26-27
  • 2.2 马克思主义社会-国家原理27-33
  • 2.2.1 马克思“社会”的内涵28
  • 2.2.2 马克思“国家”的内涵28-29
  • 2.2.3 马克思主义社会-国家原理的基本观点。29-33
  • 2.3 小结33-34
  • 第3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历程34-45
  • 3.1 社会统一于国家(政府)时期:全能政府与社会统治34-35
  • 3.1.1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4
  • 3.1.2 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束34-35
  • 3.2 国家与社会的分化时期:职能政府与社会管理35-39
  • 3.2.1 从1978年具有历史抉择意义的改革开放到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5-36
  • 3.2.2 从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到2002年党十六大的召开36-37
  • 3.2.3 从2002年进入战略机遇期的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37-39
  • 3.3 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时期:规制政府与社会治理39-43
  • 3.3.1 社会治理的理念40-41
  • 3.3.2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41-42
  • 3.3.3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42-43
  • 3.4 小结43-45
  • 第4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对策45-56
  • 4.1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45-47
  • 4.1.1 政府管控思维续存45-46
  • 4.1.2 政府职能转型滞后46
  • 4.1.3 社会政策实施低效46-47
  • 4.1.4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备47
  • 4.2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对策47-55
  • 4.2.1 界定社会治理的主客体48-51
  • 4.2.2 优化政府职能,建设法治和服务型政府51-53
  • 4.2.3 健全社会组织,推进社区治理,提升社会政策效用53-54
  • 4.2.4 加强法治建设,坚守法治信仰54-55
  • 4.3 小结55-56
  •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昌清;;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3年08期

2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3年08期

3 任评;;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3年11期

4 ;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J];政协天地;2013年11期

5 刘诗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体制转型[J];经济学家;2013年12期

6 丁任重;;新时期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学习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体会[J];经济学家;2013年12期

7 李亿龙;;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衡阳发展[J];衡阳通讯;2013年11期

8 吴思;;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J];中国经济报告;2013年11期

9 鲍宗豪;;全面深化改革从共识到实践[J];开放导报;2013年06期

10 高建生;;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体会[J];前进;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中市学会举行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96期)[C];2014年

2 本刊编辑部;;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A];贵州法学(2014年第3期)[C];2014年

3 许果;;新形势下水利科研院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研究[A];全国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研究201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4年

4 韦英生;;在本协会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A];2013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新形势下水利科研院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研究[A];水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暨中国水利政研会常务理事会资料汇编[C];2014年

6 彭涛;;渭滨区老年学学会认真学习三中全会精神[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96期)[C];2014年

7 张全景;;群众路线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A];毛泽东党建思想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C];2014年

8 梁树柏;;建设沿海强省的前提创新(摘要)[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海藩;;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领导科学创新发展[A];群众路线与科学领导[C];2013年

10 兰新财;;亮剑司法改革 迈步公平正义——铜仁市中级法院出台“2014年全市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意见”[A];贵州法学(2014年第3期)[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N];安徽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吴丽萍 本报通讯员 李冠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N];广西日报;2012年

3 本报评论员;把握总抓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N];云南日报;2012年

4 本报特约评论员;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要求[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5 周锦尉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构建科学制度体系[N];组织人事报;2012年

6 木木;下大决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N];中国石化报;2013年

7 记者 杨丽萍 甘霖;深圳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N];深圳特区报;2013年

8 新华社评论员;把准改革脉搏才能全面深化改革[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袁北星;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法论[N];湖北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曹华飞;全面深化改革不停顿[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晓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气象部门管理体制中的几个问题及改革对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牛汉原;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化[D];南昌大学;2015年

3 宋志立;全面深化改革动力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于潇;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道德建设探析[D];河南大学;2015年

5 叶钰剑;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论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6 田树洋;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国家原理的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7 赵成棵;理论回归实践的过程及其机制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4年

8 崔建高;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优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9 张群丽;治理体系视角下的农村权威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4年



本文编号:850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850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f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