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农化”趋势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背农化”趋势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比较研究
【摘要】: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它的良好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需求,故国家号召要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质山要求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这是需要资金密集投入的过程,故资本市场作用重大。而作为农业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纽带,农业上市公司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其健康发展事关整个国家的良性运转。为了扶持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国家给予其大量优惠补贴政策。但事实发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的现象较为严重,即一些农业上市公司打着"农"的旗号,享受着国家优惠政策,却将资本市场积累与筹集的资金投资于非农领域,偏离其行业属性的现象,且这一背农化趋势逐年增加。这既违背了政府扶持其发展的初衷,又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那么背农行为的产生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绩效的增加呢?本文选取沪深股市符合研究要求的40家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先通过规范分析研究农业上市公司的背农现状和动机,再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测算,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比较分析法对不同类型的农业上市公司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非背农"类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高于"背农"类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程度"越高的农业上市公司其经营绩效越低,故认为"背农经营"不利于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这是农业上市公司非理性经营的结果,故农业上市公司还是应该回归农业主业发展。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五条政策建议:一是建议农业上市公司专心发展农业主业,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建议国家调整对农业上市公司的优惠政策;三是要建立与完善农业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四是要加大企业违规成本;最后要促使农业上市公司完善其现代企业制度。
【关键词】:背农 农业上市公司 经营绩效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4;F832.5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导论10-16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1-12
- 1.2.1 研究目标11
- 1.2.2 研究内容11-12
- 1.3 研究方法12-14
- 1.3.1 规范分析法12
- 1.3.2 实证研究法12-13
- 1.3.3 归纳与比较分析法13-14
- 1.4 技术路线图14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14-16
- 1.5.1 可能的创新14-15
- 1.5.2 不足之处15-16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文献回顾与假设的提出16-26
- 2.1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16-19
- 2.1.1 多元化经营的概念16
- 2.1.2 多元化经营的分类16-17
- 2.1.3 多元化经营给企业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17-19
- 2.2 文献回顾19-24
- 2.2.1 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的研究综述19-21
- 2.2.2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综述21-24
- 2.3 已有研究的评述24-25
- 2.4 假设的提出25-26
- 第三章 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现状与"背农"动机26-32
- 3.1 重要概念26
- 3.2 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现状26-29
- 3.3 农业上市公司选择"背农"的根本动机29-32
- 3.3.1 农业固有的特性与企业追逐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29-30
- 3.3.2 企业为谋取优惠政策而借"农"上市30
- 3.3.3 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30-32
- 第四章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测算32-40
- 4.1 指标选取与标准化处理32-33
- 4.2 适用性检验33
- 4.3 确定公因子数量,求解初始公因子以及因子载荷矩阵33-35
- 4.4 公因子命名及解释35-37
- 4.5 测算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得分37-40
- 第五章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比较研究40-46
- 5.1 "背农"与"非背农"类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比较40-42
- 5.2 背农程度不同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比较研究42-46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46-50
- 6.1 研究结论46
- 6.2 政策建议46-50
- 6.2.1 专心发展农业主业,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46-47
- 6.2.2 调整对农业上市公司提供的优惠补贴政策47-48
- 6.2.3 建立与完善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48
- 6.2.4 加大企业违规成本48
- 6.2.5 促进农业上市公司完善其现代企业制度48-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录54-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丽荣;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探析[J];商业研究;2003年11期
2 王琴,张锦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广花,孙丽;关于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现象”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4 董菊红 ,陶建平;农业上市公司何以出现“背农现象”[J];农村.农业.农民;2005年07期
5 李辉;;农业上市公司问题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5年05期
6 何苗;张永良;吕德宏;;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及成因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年08期
7 朱安俊;;浅谈农业上市公司发展模式[J];化工之友;2006年11期
8 朱安俊;;浅谈农业上市公司发展模式[J];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9 徐雪高;;农业上市公司“弃农”行为及其成因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7年11期
10 胡豫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瑜洁;张蕙杰;;农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2 刘伟;李宁;杨印生;;最优偏离DEA模型及其在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农;农业上市公司为何“背农”[N];大众科技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黄庭满 易红;解读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现象”[N];经济参考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黄文方;农业上市公司为何“背农”[N];农民日报;2002年
4 湖南岳阳市统计局 吴当时 李俞;农业上市公司缘何不务农业[N];中国信息报;2004年
5 潘霓;农业新政触发资源型服务型公司投资热[N];证券日报;2008年
6 黄庭满 易红;农业上市公司缘何不“务农”[N];检察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桂小笋;16家农业上市公司近5成年报预减 畜牧业亏损严重[N];证券日报;2012年
8 海通证券研究所 丁频;政策扶持鼓足农业上市公司干劲[N];证券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桂小笋;过半农业上市公司净利下滑 应收账款与坏账计提激增[N];证券日报;2013年
10 广东证券研究中心 吴泽融;从泥土中淘金[N];中国证券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建飞;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瞿翔;中国农业上市公司投资风险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伟;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及成长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胡星辉;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管延德;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前沿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6 沈晓明;农业上市公司资本营运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邹彩芬;农业上市公司运行环境、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8 张美诚;农业上市公司绩效指标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9 梁毕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陆桂琴;农业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子玉;农业上市公司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文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背离农业”现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3 丁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郭巧莉;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业绩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5 陈琴;非农经营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王叶;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杨娟;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综合成长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8 宋金斐;基于EVA的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9 贾冬冬;农业上市公司保障粮食安全责任与经济绩效相关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万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20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12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