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资者结构的流动性黑洞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投资者结构的流动性黑洞问题研究 出处:《上海金融》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投资者结构 流动性黑洞 测度指标 机构投资者
【摘要】:基于流动性黑洞测度指标,本文首先研究股东总数、机构股东数、股东变动数、个人股东数及持股集中度对测度指标的影响;其次分析不同类型机构股东数量与测度指标的关系;最后基于Probit模型,研究不同类型股东数量、股权集中度、不同类型机构股东对流动性黑洞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股东总数和股东变动对流动性黑洞测度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对改善流动性水平具有积极作用,而股权越集中,越容易发生流动性黑洞。基于投资者异质性,把机构投资者进一步细分,发现不同类型机构股东对流动性黑洞水平影响强度不同。最后结合测度指标和Probit回归得出的结论,为提高我国股市流动性水平,减少流动性黑洞发生概率给出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index of liquidity black hole, this paper first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hareholders, the number of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the number of shareholders,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 shareholders and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of shareholding on the measure index. Second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shareholder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measurement index is analyzed. Finally, based on the Probit model,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types of shareholders, equity concentration. Studies show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shareholders and the change of shareholder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measurement of liquidity black hole indicators, an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liquidity level. The more concentrated equity, the more prone to a liquidity black hole. Based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investor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re further subdivided.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on the level of liquidity black hole is different.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measurement index and the conclusion of Probit regres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quidity level of the stock market in China.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liquidity black hole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170)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市场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单日跌幅最高纪录。日经225指数下跌了620点,跌幅为14.9%;香港恒生指数下跌421点,跌幅为11.3%,创下了一天下跌最高纪录;新加坡海峡时报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灯塔;周颖刚;;理性恐慌,流动性黑洞和国有股减持之谜[J];经济学(季刊);2006年01期
2 陈国进;张贻军;刘淳;;机构投资者是股市暴涨暴跌的助推器吗?——来自上海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3 郭乃幸;杨朝军;;一般均衡下的金融市场流动性黑洞研究[J];投资研究;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建清;孙彬;;重建市场信心是缓解流动性危机的有效途径[J];金融论坛;2009年01期
2 薛文忠;何中伟;;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基于基金相对规模的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沈虹;何建敏;胡小平;;流动性异动环境下短期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及临界条件[J];系统工程;2009年04期
4 王俊;;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不稳定性:传导机制与政策选择[J];南方金融;2012年02期
5 蔡庆丰;杨侃;林剑波;;羊群行为的叠加及其市场影响——基于证券分析师与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2期
6 梅国平;胡才泓;封福育;;震荡市场、基金持股与证券市场稳定[J];当代财经;2013年10期
7 刘小龙;扈文秀;李小平;;基于股票换手率的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系统工程;2013年08期
8 杨帆;熊海斌;;正反馈交易、非对称波动与长期记忆性——来自美、英、德、日四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 张玉龙;李怡宗;;基于随机折现因子方法的流动性定价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10期
10 张轩旗;;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与市场影响——基于CSAD方法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易志高;茅宁;耿修林;;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数开发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国伟;流动性危机、信贷危机与监管改革[D];复旦大学;2011年
2 黄峰;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及其溢价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付岱山;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4 周可峰;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票价格及其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孙彬;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黑洞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梁权熙;所有权结构、盈余管理与股价行为[D];暨南大学;2012年
7 巩云华;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为与监管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8 薛文忠;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亓彬;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稳定性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张壬癸;基于情绪的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怡萱;流动性黑洞形成机理与我国流动性风险防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马俐丽;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的存在性与诱导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关家雄;“股权分置”改革中财富的创造[D];厦门大学;2007年
4 吴丹丹;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D];复旦大学;2009年
5 徐秀渠;中国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测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周利庭;中国货币市场流动性黑洞理论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广涛;套牢对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蒋昱;流动性黑洞下投资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方彦;我国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市场流动性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刘文选;从制度伦理视角探究我国股市的暴涨暴跌[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艳丽;庄新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少平;顾广彩;;中国证券市场正反馈交易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7年09期
3 唐_g,曾勇,唐小我;反馈交易规则与股指收益自相关:对上证综指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4 何佳;何基报;王霞;翟伟丽;;机构投资者一定能够稳定股市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5 姚颐;刘志远;;震荡市场、机构投资者与市场稳定[J];管理世界;2008年08期
6 陈灯塔;周颖刚;;理性恐慌,流动性黑洞和国有股减持之谜[J];经济学(季刊);2006年01期
7 张亦春,周颖刚;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J];金融研究;2001年03期
8 祁斌;黄明;陈卓思;;机构投资者与股市波动性[J];金融研究;2006年09期
9 朱彤;叶静雅;;投资评级发布日的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证券的异常收益——来自上海证券市场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9年03期
10 陈国进;张贻军;;异质信念、卖空限制与我国股市的暴跌现象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郭景平;亚洲金融危机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廖士光;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价值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孙彬;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黑洞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叶文;培育我国股市的投资者主体[J];财金贸易;1995年06期
2 陈岚;机构投资者社会责任刍议[J];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01期
3 朱科敏;论投资者教育的一个误区[J];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02期
4 龙筱刚,高健;投资者应正确认识开放式基金[J];价格月刊;2002年11期
5 巴曙松;;从基金看机构投资者发展[J];资本市场;2003年05期
6 陈敏;法制化监管与投资者信心[J];浙江金融;2004年Z1期
7 单树峰,余波;机构投资者与金融衍生品市场[J];商业研究;2004年23期
8 陈式龙;台湾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缺陷与借鉴[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4年06期
9 姚会元;孙玲;;美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解析与启示[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朱嘉晨;;我国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成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唐松莲;袁春生;;监督还是攫取: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的识别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2 严忠;高春津;;一类非线性动态模型的研究(Ⅲ) 投资者行为模型与总投资动态分析(Ⅰ)[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3 侯苏庆;;推动资管业务 服务实体经济[A];第七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中秋;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期市[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记者 周馈”嗉,
本文编号:1400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400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