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与公共增发新股融资股东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4 14:10

  本文关键词: 上市公司 定向增发 公开增发 股东财富 出处:《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公司财务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手段是配股和增发,而增发又分为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两种方式。1998年以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唯一方式就是配股,公开增发直到1998年才开始被采用。此后公开增发很快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并渐渐代替配股成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伴随着公开增发数量和金额的逐年增加,国内学术界也开始了对增发公告效应的相关研究,对公开增发新股公告效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公开增发新股的短期宣告效应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公开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为负。现有学者的研究都是仅仅针对定向增发新股或者仅仅针对公开增发新股,很少有学者将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公告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特别是对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新股后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的研究更少。 上市公司宣告增发的公告效应会不会因为增发方式不同而不同呢,上市公司增发后公司的长期绩效会不会因为增发方式不同而不同呢?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定向增发与公开增发的相关理论,然后采用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通过实证检验验证了本文理论上提出的结论。本文先进行了文献回顾,然后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新股和公开增发新股融资的动机,运用监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防御假说、承销商公正假说、流通成本假说等解释了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新股和公开增发新股的原因。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从短期看,相对于宣告公开增发新股而言,我国上市宣告定向增发新股股东能获得显著为正的股东财富效应,而宣告公开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短期财富效应为负,虽然也有部分为正但不显著,表明市场更认可定向增发新股的股权再融资方式。(2)从长期看,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后1-3年股东获得的长期超额收益率均为负,而定向增发新股后2年股东获得的长期超额收益率均为正,表明定向增发再融资更能够保护投资者的长期财富,这一结论也解释了定向增发新股得到上市公司青睐、受到投资者追捧的原因。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包括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国内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公开增发新股的动机,理论上分别解释了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和公开增发新股融资的原因,包括监控假说、信息不对称假说、防御假说、承销商公正假说、流通成本假说。本章还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与公开增发新股融资的政策、融资对象、融资行业及规模进行了比较。第四部分为定向增发与公开增发新股对上市公司股东财富影响的理论分析,从理论上比较了定向增发新股与公开增发新股的短期财富效应和长期股东财富效应,解释了定向增发相对公开增发新股而言股东财富较好的原因。并提出了本文的两个假设:假设1:上市公司宣告定向增发新股时短期股东财富(CAR)为正,上市公司宣告公开增发新股时短期股东财富(CAR)为负。假设2: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长期股东财富(HPAR)均为正,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的长期股东财富为负。第五部分为定向增发与公开增发新股对上市公司股东财富影响的实证研究,用我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第六部分总结了本文研究的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
[Abstract]:The re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corporate finance . The main means of equity re - 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allotment and issuance . The only way to refinance the stock right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n 1998 is to share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ublic companies .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long - term excess yield obtained by the shareholders of China ' s listed companies is negative , and the long - term excess yield obtained by the shareholders after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new shares is positive , which shows that the direct increase and re - financing can protect the long - term wealth of investors .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 the first par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 the first part is divided into the preface ,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the writing thought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婧;孔志国;;海航增发悬疑[J];法人杂志;2006年09期

2 刘仁和;郑爱明;刘援朝;;我国股票定向增发期间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8期

3 彭江;;我国证券市场定向增发股价效应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9期

4 张颖杰;;定向增发模式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0年36期

5 赵姿;;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后的经营业绩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3期

6 高正昶;;上市公司为何热衷于定向增发[J];财务与会计;2006年22期

7 王敏;;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因素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8期

8 梁尔昂;;大股东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效率分析[J];财会月刊;2010年36期

9 鞠春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18期

10 姜来;罗党论;赖媚媚;;掏空、支持与定向增发折价——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育辉;魏志华;吴世农;;定向增发的时机选择、停牌操控与控股股东掏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韩晓舟;张玲;;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市场效应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熊剑;陈卓;;大股东营私:定向增发与减持套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裘莹;宋英慧;安亚人;;定向增发对象类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2006~2010)[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俞军;曹家和;;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中的锚定效应[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人骥;刘春江;;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政策监管与股市波动[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国平;;中国股市对民营企业的制度性歧视及其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震;;基于代理人利益的再融资之谜解释[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李明良;;证券市场国有股权管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股权取得方式的法律解析[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10 陶秀萍;;健全财务管理 完善公司治理[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国杰;参与增发屡被套 基金走眼藏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田露;G中基改增发为定向增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白玉;定向增发:医药类公司成长的“加速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刘溟;定向增发减速转型[N];经济日报;2006年

5 郄永忠;定向增发蕴涵更多机会[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联合证券 孙晓丽;大跌后,关注“破发”机会[N];东方早报;2007年

7 金通证券 钱向劲;定向增发前热后冷令人深思[N];证券时报;2006年

8 记者 吴芳兰 编辑 祝建华;华胜天成拟募资8亿加码云计算及物联网[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刘东晓;定向增发:让投资、融资二合一[N];中国财经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韩圣海;修改公司章程 浦发银行为定向增发花旗清障[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偏好及经济后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谢琳;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与股票收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邹晓峰;增发新股中的市场均衡和承销商行为[D];重庆大学;2008年

4 杨靖;定向增发中的控股股东行为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章卫东;股权分置条件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和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唐运舒;全流通进程中大股东侵害及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忠永;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的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Humera Shahid;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增发、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崔萍;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周运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和股权再融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姝姝;定向增发新股对上市公司长期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晓亮;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长期股价表现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佳;我国沪市A股市场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市场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戈玉娥;定向增发中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5 宋金兰;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陈海磊;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价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7 彭江;我国A股市场定向增发股价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吴法编;大股东认购行为与定向增发折价率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吴德满;我国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经营绩效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陈卓;大股东营私:定向增发与减持套利[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10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510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9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