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7 13:56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股东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国内外学者多次验证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行性,但关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研究比较少,而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问题十分严重,这直接影响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公司投资效率影响的差异对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及价值的提升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与EVIEWS统计分析法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从定性与定量两个层次进行。从定性方面来看,分别研究了证券投资基金与社保基金、境内机构投资者与境外机构投资者两种差异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从定量方面来看,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持股变动率差异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用理查德森模型的投资期望衡量公司投资效率,并用模型残差表示两种非效率的情况,若残差大于零,则表示投资过度,若残差小于零,则表明投资不足,用残差绝对值衡量投资效率并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机构投资者的主体差异、资金来源差异、持股比率差异、持股变动率差异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最后用非正常投资的效率法衡量公司投资效率进行稳定性检验。实证结果成功论证了证券投资基金能够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社保投资基金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负作用,说明社保基金较证券基金更容易受到政治干预导致其做出有悖于提高公司投资效率的决议,从而导致公司投资效率降低。另外,实证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零界值之后,公司的投资效率将随着其持股的比例的增加而提高,说明机构投资者随着持股比例的不断增加,其行为战略由消极主义向积极主义转变,进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并使其投资效率不断增加。 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我国应通过资本市场、法律法规、机构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几个方面不断提升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五点:第一,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机构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第二,持续推进国有股份减持;第三,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整体持股水平;第四,促进机构投资者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市场需求;第五,限制机构投资者投资换手率。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shareholders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repeatedly verified the feasibility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participating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 heterogeneity on enterprise investment efficiency. However, the problem of non-efficient invest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very seriou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maximizing corporate valu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heterogeneity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efficienc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level and the promotion of corporate valu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 heterogeneity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efficiency by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EVIEWS statistical analysis, mainly from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levels. From the qualitative point of view, the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the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 and the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on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the company, and quantitatively studies the shareholding ratio of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rate of Stock holding on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the Company.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investment expectation of Richardson model to measure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the company, and use the model residuals to represent two kinds of non-efficiency cases. If the residual error is greater than zero, it means that the investment is excessive, and if the residual error is less than zero, it indicates that the investment is insufficient. The absolute value of residual difference is used to measur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s explained variable, and th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main body difference, capital source difference, stock holding ratio difference and stock holding change rate difference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Spearman is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the stability test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efficiency method of abnormal investment to measure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compan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can promote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investment fund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It shows that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is more vulnerable to political intervention than the securities fund, resulting in its making a decision contrary to improving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the company, which leads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the company. In addi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porate investment efficiency wil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olding shares, indicating tha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holdings. Its behavior strategy changes from negativism to positivism, and then it takes an active par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kes its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creas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China should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positive rol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rough the capital marke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listed companies, mainly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five points: first,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arket basic system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eco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eduction of state-owned shares; third, improve the overall ownership level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fourth, Promot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to meet market demand; fifthly, limit the turnover rat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胜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行为与证券市场波动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07年03期

2 毕子男;孙珏;;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04期

3 吕世瑞;吕世瑜;;中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分散不足的实证检验——以基金公司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4期

4 李欢欢;;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公司绩效的理论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7期

5 齐敏;;规范基金业发展,夯实机构投资者队伍[J];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6 刘奕均;牛盼强;;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胡小平;何建敏;;基于供应曲线的最优变现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8 齐伟山;欧阳令南;;机构投资者与盈余公告后的股价行为——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分析[J];管理科学;2006年01期

9 罗猛;;中国股市波动有限竞争归因实证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白淑云;;证券投资基金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障碍[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海燕;孙健;;监督或无为: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代理成本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颐;刘志远;;机构投资者可以成为大股东的制衡力量吗?[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于李胜;王艳艳;杨丽彬;;投资者特征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PEAD)[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4 唐松莲;袁春生;;投资者或投机者:从持股行为与公司业绩关系看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尹哲;;积极股东主义、控制权安排与中小企业成长性——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伊志宏;李艳丽;江轩宇;;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作用吗——来自股权激励宣告公司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黄兴年;;国有企业集团建设中合格监督制约主体条件的分析[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金莲花;张志花;;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高雷;张杰;;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与现金股利[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健;刘斌;;应计异象与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证券研发中心 郭燕玲;并非“5·30”再现 继续调整空间可能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刘诗颖;IPO时代 寻宝游戏回归基本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钢铁股:行业景气欠佳基金发力迟疑[N];现代物流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贺辉红;金融地产疲弱拖累大市[N];中国证券报;2009年

5 冯光华 杨俊虹 汪盛才;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N];金融时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闫立良;QDII不会分流A股市场资金[N];证券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闫立良;ETF揭秘机构财路图[N];证券日报;2006年

8 宏;股指期货强化蓝筹股地位[N];证券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家路美;百亿债转股释放 机构投资者抢滩[N];证券日报;2007年

10 渤海投资 周延;大涨小回 仍有反复[N];中国证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世勇;制度约束、大股东代理与机构投资者持股选择[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汪忠;基于机构投资者视角的目标公司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刘杰文;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利人;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林文生;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与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清;机构投资者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机制和绩效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蒋露洲;机构投资者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微观机理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8 陈仲民;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D];吉林大学;2005年

9 魏巍;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李有彬;关系投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曦;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2 熊远;机构投资者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吴琳娜;机构投资者与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7年

4 周雅;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裴崇毅;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张霞;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闫惠;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孟静怡;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惰性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9 王帅;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蒙惠芳;我国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8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148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4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