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加深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解,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研究增发新股产生的供给冲击对股价造成的影响,验证中国A股市场股票的需求弹性、市场有效性、财务杠杆假说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增发新股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对特定的项目进行投资,但是自身又有资金缺口,再次以股权资源为基础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已经发展了有13年的时间了,已经逐步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形式。增发新股必然对该公司的股票供给造成冲击。本文选取了2002年到2011年有增发招股意向书公开发表和增发新股上市流通的A股公司样本,采用了在金融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事件研究法,选取了增发新股招股意向书发表日和增发新股正式上市流通日作为事件日,前者表征的是增发新股信息层面对股票价格的冲击,后者表征的是股票实际供给量的变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以事件日前60日到前21日为估计窗口,以事件日前后各20日的范围为事件窗口。在分别对两个事件日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对回归结果与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对比。 通过对本文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一)本文测得这一时期内中国A股市场的股票需求弹性为13.61,与之前研究中国A股市场股票需求弹性的两篇文献有所出入,本文认为这是由于样本所选时间范围和中国A股市场具体情况决定的,且股票的需求弹性会受到更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不能如普通商品市场那样可以保持较稳定的状态。(二)股票的异常收益率会在受到供给变动信息层面的冲击时产生较为显著的波动,而在受到实际供给量变化层面的冲击时却不会发生异常的波动。说明中国A股市场在此过程中的有效性。(三)资产负债率的变化率会对股票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产生同方向的影响。且其在上市流通日的显著性高于招股意向书发表日的显著性。但基本上只是在10%的水平上显著,对财务杠杆假说的解释程度有限。这可以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债务来源的具体情况方面来解释。(四)用以验证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的自由现金流比率变化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募集资金总额的自然对数、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均不显著,说明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在2002年到2011年的中国A股市场上无法得以证实。本文认为这主要是与相关财务指标发布频率较低、股市行情和相关规章对增发新股财务指标的规定有关。(五)在本文所涉及的样本中,采用非公开发行方式增发新股的公司平均来看要比采用公开发行方式增发新股公司的异常收益率高出1.86%或2.4%。本文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公司治理的改善和非公开增发定价方式等原因造成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梦军,陆静;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信息与股票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2 谢百三,陈霆;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现象剖析[J];当代财经;2001年10期
3 郦金梁;廖理;沈红波;;股权分置改革与股票需求价格弹性——基于供给需求的理论框架和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4 管征;卞志村;范从来;;增发还是配股?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5 章卫东;;定向增发新股、投资者类别与公司股价短期表现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6 朱红军;何贤杰;陈信元;;定向增发“盛宴”背后的利益输送:现象、理论根源与制度成因——基于驰宏锌锗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7 章卫东;;定向增发新股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8 夏伟芳,张维然;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公告股价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03期
9 章卫东;;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定向增发新股?[J];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10 邹斌;章卫东;周冬华;王珏伟;;定向增发与公开增发新股融资股东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国通证券上海研究部 汪海宁;[N];中国证券报;2001年
2 谭峻 吴林祥;[N];中国证券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熙敏;我国A股市场增发新股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05年
2 邓发祥;我国增发新股市场表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谭春海;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与公司业绩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489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48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