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股发行高初始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Abstract]:China's economy is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In the more than 20 years experienced by China's stock market,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discussion on the reasons for the high initial rate of return in the process of issuing new shares. Many scholars attribute the reason for this phenomenon to the reason of the system. However, since 2008, the phenomenon of "three high" has been serious, and the phenomenon of IPO breaking has occurred repeatedly,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 problem of high initial return in the issuance of new shares in China has been alleviat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initial rate of return of IPO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uniqu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of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henomenon of high initial rate of return of new shares in China. And through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empirical research, so as to find out the theory and reality consistent with and inconsistent with.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mainstream theory and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China, taking the stocks issued after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as the sample, through three level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this paper designs 22 indicators that may have an impact on the high initial return of IPO, and finds out the factors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high initial return of IPO by means of factor analysi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high initial rate of return of IPO started early in the Wes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West is also relatively perfect, because of the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the western theory can not fully explain the problem of the high initial rate of return of IPO in China. Our country lacks the ideal market in the western theory, which restricts the explanatory ability of the western theory. The factors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initial rate of return of IPO in our country mainly come from the market level, especially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secondary marke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培强;我国新股发行初始收益率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2 汪金龙;我国新股发行初始收益率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戴强,汪金龙;我国A、B股新股发行初始收益率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04期
4 谢百三;新股发行方法改革的几种选择[J];中国企业家;1998年01期
5 金灵;;小盘新股受到机构大力追捧[J];股市动态分析;2007年24期
6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9年22期
7 ;新政出台[J];中国金融家;2009年07期
8 蔡雪萍;艾兰;吴静;;福建圣农新股发行创造29岁富家女 傅芬芳身家10亿[J];福建轻纺;2009年10期
9 安阳;;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新股寄语[J];股市动态分析;2010年07期
10 ;新股发行改革更有利于中小投资者[J];大众理财顾问;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灿;涂奉生;;上海A股市场新股发行量的周期性行为[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刘玉灿;李心丹;;IPOs低效定价与投资者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潇潇;彭韶兵;;我国IPO定价“破发”原因的财务学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孝华;张光胜;;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时IPO发行规模及发行价格的确定[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杨帆;;关于我国股市的争论与发展前景[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6 翁世淳;;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宁文昕;;保荐代表人、证券监管与保荐质量的提高[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柴亚军;王志刚;;股改与IPO抑价:从公司治理角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9 阳亚玲;;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与变迁路径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田利辉;;金融管制、投资风险和新股发行的超额抑价[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潞锦;新股发行加快[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张炜;股市反弹进入关键考验期[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新股发行为什么不择时机[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4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石建勋;股市尚未稳 融资应适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毛护庭;新股发行,请给散户分杯羹[N];科技日报;2000年
6 记者 唐玮婕;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后续改革[N];文汇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侯捷宁;证监会官员回应新股发行四大热点问题[N];证券日报;2010年
8 商报记者 王丹;中签如中枪 基金打新浮亏逾亿元[N];北京商报;2011年
9 记者 谢潞锦;网下配售机构无奈“被破发”[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北京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张寅;新股发行成对冲流动性新角色[N];证券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彦;我国IPO首日抑价及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孙自愿;基于抑价和溢价的IPO初始收益与长期走势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3 郭敏欣;我国A股市场新股抑价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毛立军;我国新股发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姜婷;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邹斌;政府窗口指导、询价制与IPO抑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何剑;中国股票市场IPO抑价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唐勇;发售机制、信息偏倚与IPO抑价[D];浙江大学;2009年
9 武龙;噪声交易者与中国IPO真实首日收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赵威;订单驱动市场中基于流动性风险的IPO抑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俊哲;新询价制下新股发行改革绩效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永胜;我国中小板新股长期走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晓玲;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乐;询价制下我国新股发行上市首日收益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韩冬;我国新股发行中定价与申购制度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文晶;A股股票新股发行首日收益率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蒋文瀚;我国新股发行市场IPO高抑价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李瑛;中国新股发行抑价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陈婵娟;我国新股长期弱势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何国通;信息产业新股发行抑价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00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50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