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国公募基金后台业务流程外包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7 22:17
【摘要】: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从1998年发行第一个基金产品,截止2011年底,,6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总资产规模达到了3946亿美元,发行基金产品超过1100个,行业发展极为迅速。然而,全球资本市场在2007年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公募基金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到很大的打击。虽然2008年开始随着国家积极金融政策的支持和刺激,资本市场有所复苏,但2011年四季度64家基金公司仍整体亏损1235.28亿元人民币。于是,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监管机构开始思考,如何把有限的资源放到基金公司最关键、核心的业务——投资管理业务上去,从而直接改善基金公司的经营状况,创造利润。 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中国公募基金发展后台运营业务流程外包就存在了可能性和必要性。《证券投资基金法(2011修订草案)》第十一章“公开募集基金的服务机构”中明确提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可以委托基金服务机构代为办理基金核算估值事项。即从监管层面允许将基金公司核心但非关键的后台基金会计、核算估值和资金清算业务流程进行外包,从而降低基金公司的运营成本、,并能在产品创新和投资国际化的过程中提高基金公司的业务运营效率,降低基金公司的运营风险。 同时美国共同基金在投资管理外包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端,这是由美国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和成熟性决定的,而后台基金会计、核算估值和资金清算业务流程外包是其中的核心模块。通过对美国模式的研究,我们发现两国的基金行业对会计、核算估值的行业标准不同,中国基金行业缺乏相应的后台业务流程外包的监管机制,直接引用美国模式可能会导致原有系统的闲置和资源的浪费,还会引起金融信息安全问题,这对我国基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根据中国基金行业后台运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美国模式对中国基金行业的启示,以及该模式存在的优缺点,我们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金后台业务流程外包“三步走”模式,从QDII产品基金会计、核算估值和资金清算业务流程外包开始,通过QDII业务流程外包的合作和过渡,最终实现全面的国内基金业务后台业务流程外包的模式。在中国公募基金发展后台业务流程外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外包的操作模式和监管环境,最终实现这一新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图文】:

基金管理,总资产,单位,基金市场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中国公募基金后台业务流程外包研究 第 2 章 中国公募基金后台运营概述 2.1 中国公募基金概况 2.1.1 中国公募基金发展概况(1)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在资本市场居于重要地位从图 1 可见,1999 年底,中国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管理规模不到 1 亿美元,而截止 2011年底,管理总资产规模达到了 3946 亿美元,总共有 68 家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基金产品超过 1100 个。4在经历了 2007 年牛市高峰期后,基金市场的规模在 2008 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严重下降,但是,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从 2009 年到 2011 年,基金市场规模趋于稳定,一直在 4000 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徘徊。在短短十余年间,中国基金行业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从内资基金管理公司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境内投资到境外投资这几个历史性的转折,现在,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投资者投资证券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

外包服务,机构投资者,网页,报表


文献来源:www.mystatestreet.com图 13 外包服务承接商向机构投资者开放的数据、报表展示网页FIGURE 13 the Website which is used by Providers of BPO Service to Exhibit the Data andReport(3)技术密集型行业,专业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高从美国后台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提供商来看,基本是大型的托管银行,比如道富银行,JP 摩根银行,汇丰银行,花期银行,这些服务提供商本身就从事托管服务,熟悉金融会计业务流程,而且他们业务也是全球排名前列的投资服务商,拥有全球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因此不管是在业务的专业化、还是信息技术的现金性都有很大的优势。这些以大型托管行为代表的金融 BPO 承接商占了后台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市场 60-70%的份额,市场集中度非常高。11.0%10.0%6.0%2.0%1.0%10.0%道富银行纽约梅隆银行JP摩根银行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北方信托汇丰银行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兴;李强;王新玉;;我国基金托管人监督职责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2 车圣保;;效率理论述评[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3 王力;;金融产业前后台业务分离的新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7期

4 于秋华;;解读斯密和马克思的劳动分工理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邵学言;Randall O.Chang;;美国银行业离岸服务外包分析[J];南方金融;2008年05期

6 苏薇;;借鉴国际金融外包经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J];经济师;2009年02期

7 柏宝春;孙松;;金融服务外包的国际发展比较与启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年02期

8 柯杰瑞;李珏峰;任森;丁乐;;中国基金市场展望: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09期

9 崔荣芳;;创新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J];求索;2011年04期

10 于阳;李怀祖;;美国共同基金的历史与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5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倩;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刘英姿;中国承接金融BPO的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2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542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4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