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约瑟夫.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曾说过“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在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并购浪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在学界和业界,并购能否提高企业绩效分歧很大,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而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体制问题和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等非常严重,我国并购活动能否创造绩效令人怀疑,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并购的定义、类型,然后总结出公司并购的主要动因理论,随后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利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进行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证实在中国并购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是负面的,并发掘出中国并购市场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的是事件研究法,选用的是CSMAR数据库中2009-201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数据,并设定了一系列的筛选标准,最终得到并购方样本304个,目标方样本210个。本文按照不同的方式(包括支付方式、证券市场、并购方式和行业的不同)将并购方和目标方样本分为了几类。在认同中国的资本市场已达到弱势有效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累积超额收益率来研究并购双方企业的并购绩效。随后本文分别对不同分类方式下的并购方和目标方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并购公告的宣布不论是对并购方还是目标方或者是并购双方的总体样本,在并购公告宣布前的几天,投资者财富几乎都有显著地增加的趋势,而在并购公告宣布以后的几天,股价下跌,在整个事件区间,投资者财富均受到了负面的影响,累积异常收益率显著为负。对并购方、目标方和总体样本研究的结果说明,在中国,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严重,且不管是对并购方还是目标方的股东来说,并购对他们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2、对于在现金支付方式下的并购方,并购公告宣布的前几天,投资者有显著的正的平均异常收益率,而在公告以后,有显著的负的平均异常收益率。在整个事件区间,投资者的累积非正常收益显著为负。而采用其他支付方式的并购方在并购公告日前两天获得了显著地正的平均超额收益,在整个事件窗口没有获得显著地累积超额收益,说明并购公告的宣布对投资者财富影响不明显。但是由于样本量太少,这样的结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对于在现金支付方式下的目标方,只有并购事件公告的前一天,目标公司股东有显著地正的超额平均收益,在整个事件窗口,目标方的累积非正常收益为负。在其他支付方式下,目标方公司没有获得显著地累积超额收益,同样的,由于样本量太小,这样的结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可见,采用现金支付的并购对并购方和目标方都有显著地的负面影响,在其他支付方式下,投资者财富变化不明显。 3、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并购方公司对并购公告有不显著地积极的提前反应,而在公告之后,显著为负的CAR值说明市场对并购并不看好。在整个事件区间,股东财富缩水。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目标方公司对并购公告有显著地积极的提前反应,在公告之后,股价有下跌的趋势。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目标方公司在整个事件区间,获得了显著地负的累积非正常收益率。 可见,对于并购方和目标方公司来说,市场对并购公告都有正面的提前反应,但是在整个事件区间,投资者的累积异常收益都显著为负。 4、对于资产并购类的并购方,在并购公告宣布以前市场已经提前反应,并购事件对并购方产生了显著地正向的影响。但公告日之后短期窗口的累积非正常收益率显著为负。其他并购方式下的并购方公司在事件区间没有获得显著地累积超额收益,由于样本量很小,这样的结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对于资产剥离类的目标公司,并购的宣布对其是负面的影响,并且在公告之前,这个负面影响就已经开始显现,说明可能存在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而其他并购方式下的目标公司在并购公告宣布的前几日,投资者有显著地正的累积异常收益率。在其他事件窗口的CAR均不显著。 5、制造业的并购公司在并购公告宣布以前和整个事件区间,受到的都是负面的影响,投资者财富损失明显。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公告的前几日,并购方投资者有显著地正的异常收益率,其他时候影响不明显。信息技术业的并购方公司在公告以前有显著地正的平均异常收益,在公告以后有显著的负的平均异常收益,在整个事件区间,投资者受到的影响不明显。批发和零售业的并购方公司在公告的前几日,股东财富可能有增加。综合类股东受到的影响不显著。并购方其他行业的样本在公告后几日,股东财富明显缩水,整个事件区间,受到的影响不显著。 并购公告的宣布对制造业目标方的影响呈现不规律的状态,趋势不明显,且在整个事件区间,CAR也不显著。而信息技术业的目标方公司由于并购公告的宣布,投资者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对于其他行业的目标公司,在公告日前几天的短期时间内,目标方有正的收益,但是不显著,在公告日之后的几天,投资者有负的收益,也不显著。而在整个事件期,投资者有显著地负的累积异常收益率。 按照行业分类对并购绩效的研究发现,行业因素对并购绩效影响不明显。 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的中国并购市场存在的问题,笔者给出了一些建议。具体包括: 1、政府方面:规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公告的信息披露,使并购公司的发布语言更加规范,避免误导投资者的信息语言;加强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力度,完善上市公司监管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处罚以遏制这种行为;最后,加强中介机构的建设。 2、企业方面:优化设计并购方案;明确并购目的,确保并购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并且对企业的长远利益有正面的作用。 3、投资者方面:在投资时应尽量遵循价值投资理念,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受重组方的侵害。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同时研究了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公司的并购绩效,并且对并购方和目标方的绩效进行了分类研究,找出可能会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在事件窗口的选择上,本文研究了不同窗口的绩效表现,全面考察并购公告宣布前后短期窗口的绩效;另外,本文研究得出了目标方绩效显著为负的结论,在结论部分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本文仅分析了上市公司并购公告宣布后的短期绩效,没有进一步分析公司的长期绩效;本文选取的是金融危机后的2009-2011年的并购数据,这一时期经济处于低迷期,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本文虽然按照不同的方式对样本分了很多种类,但是在一些分类方式下样本量过小,可能结论不具有代表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1;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芳城,郭悦;沪市A股资产重组绩效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李凯,路迹,杨丽琴,张俊国;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余光,杨荣;企业购并股价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0年07期
4 范龙振,张子刚;深圳股票市场的弱有效性[J];管理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5 李俊贤;梁朝晖;;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检验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3期
6 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1997 年沪市资产重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7 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8 李善民,陈玉罡;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J];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9 李学,刘建民,靳云汇;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游程检验[J];统计研究;2001年12期
10 余俊瀚;;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时代金融;200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凤丹;从EVA视角看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张宇;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3 陈思;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项田岭;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杜毅;不同并购模式下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
本文编号:
25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