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股利,投资者偏好及市场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The Research on the Stock Price Volatility of Chinese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2 Gunther Hellmann;;使西方安全:西方秩序的转变(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3 Nobuo USHIODA;Trevor MILLER;;Eco Friendly Passenger Car Motor Oil[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A Regional Perspective[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郭海凤;Hung-gay Fung;;Growth Enterprise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吴咏梅;;日本的设施养老及对中国的启示(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口发展的多元模式与健康保障”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One Kind of Corporate International Optimal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Choice Problem[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阎小骏;;市场经济、财政困境与基层公民参与:以Q县模式为例(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9 Rhee Sung Sup;;法治是否有益于流通?(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十年之发展”WTO圆桌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10 Hong Yung Lee;;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制度模式:一个比较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天;金融动力学唯象分析和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Muhammad Saeed;[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任飞;股票市场的高频数据分析和多体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杜玉申;基于权力视角的制度变迁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Edna Musunga;[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岳阳;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D];吉林大学;2012年
7 袁中华;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K.H.U.D.Nandana Kumara(Kumara Uluwatta);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中的高等教育体系重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冯天丽;转型期私营企业的组织合法性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昕;国际组织中的制度变化和制度适应能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涛;现金股利,投资者偏好及市场稳定性[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李适君;门槛分红策略下带两类索赔风险过程模型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范云峰;Volatility计算研究及ETF跟踪误差和分解[D];浙江大学;2006年
4 齐婧倩;[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马颖雯;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信息优势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6 王挺伟;期权定价模型校准及奇异期权避险有效性的实证比较[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维;股票股利的股价效应: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郭霄楠;医患交际语篇的动态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董峰;机构投资者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吴宏仁;金融风险度量模型综述[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83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58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