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股东股权滥用
发布时间:2020-03-30 11:46
【摘要】: 企业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理论课题,总体来讲,股份公司 中大股东与股份公司的目标有一致性但又存在一定的偏差,只要监管大股东股权滥用的机 制缺乏,大股东就有可能利用其对企业的控制权为自己谋私利。在上市公司中,股权更加 分散,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更加复杂化,因此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成为了现代 企业理论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研究上市公司大股东滥用股权问题,试图建立一套系统的 理论框架。 在第一部分的理论篇中笔者界定了股权滥用的涵义,并着重探讨了几个股权滥用的理 论模型,包括: 1、控股结构下的股权滥用模型 在该部分笔者构造了转移利润型与转嫁成本型两个股权滥用模型,基本结论是在滥用 股权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获得了从上市公司转移走的利润,而上市公司的小股东与其他利益 方(如:债权人、职工)的利益受到了严重侵害;转移利润与转嫁成本这两种股权滥用都 会使行业总产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以及行业总利润的下降;而消费者在此过程中,获得 了由于行业恶性竞争导致的产品价格滑坡带来的福利。 2、CMS结构下的股权滥用模型 笔者首先考察了发行优先股、多层持股、交叉持股等几种典型的CMS模式下的收益 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状况,然后建立了几个简单的模型来探讨CMS结构的企业大股东滥用股 权时在投资项目选择、企业规模决策、控制权转移等方面上的非效率性问题。通过上述分 析以及与LCS结构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CMS结构的企业治理结构上的弱点。 3、小股东监管大股东的博弈模型 在本模型中,笔者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小股东监管大股东的完全信息静态博 弈模型。结论为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小股东自愿监管控股股东滥用股权而提供的监管服 务数量小于帕累托最优下提供监管行动的数量;在小股东持股极度分散的情况下,小股东 监管的供给尤为不足;由于小股东提供的监管不足,大股东滥用股权的可能性是始终存在 的。 4、监管部门对大股东的监管博弈模型 本模型以最大化理论为基础,运用博弈论框架来分析监管部门对大股东滥用股权的监 管行为,结论是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惩罚力度越大,, 股权滥用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越小、监管成本越低的情况下,监管部门需要的监管频率越 低,在以上监管博弈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大股东与监管人员共谋的双边交易寻租模型。 5、股东权益保护与企业融资关系的有关模型 本部分介绍了 Rafeal La Porta等人的投资者保护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理论模型,结论是 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企业的托宾 Q值、销售增长率与企业的理论价值越高;从另一方面 来讲,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 企业对外融资量越大,企业的规模越大。 在“中国企业股权滥用”这一实证部分,笔者首先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滥用的制 度基础,认为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不合理,监管措施不到位,我国上市公司 的大股东利用其在上市公司中的股权优势,在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中占据了绝对控制地位, 进而控制了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并利用关联交易、利润不分配、托管、操纵业绩、联手 操纵二级市场等种种手段将上市公司的利益转移至大股东手中。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滥用股权大大损害了小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上市公司 的行为短期化,业绩普遍下滑并出现空壳化,大批上市公司进入了ST公司的行列,上市 公司投资价值严至下降;小股尔在投资利益无法保障的情况F被迫加入投机的行列,卜市 公司成为了股民的投机对象,市盈率过高 股市泡沫化,从而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通过对我国上币公司股权滥用现象的分祈,笔者认为我国目前这种利用证券市场作为 国有企业解困的简单筹资场所的改革思路蕴藏了巨大的经济系统风险;也注定将不能持久 必须建立并完善制约上市公司大股东滥用股权的制度。笔者从改革卜市发行制度、忧化卜 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小股东利益保护制度、促进上市公司并购、建立小股东权益保护协 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F830.9
本文编号:260750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F830.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保树,杨继;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的义务与责任[J];法学;2002年02期
2 申尊焕;龙建成;;大股东侵害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一个模型分析[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3 徐浩萍;控制股东利润操纵的动机及其监管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4 韩燕;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J];河北法学;2004年04期
5 马胜;规范上市公司管理,保护投资者利益——对中国上市公司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本德;上市公司治理与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申茹;有效治理结构与激励性规制的互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邓贺赢;小股东权益受损分析[D];辽宁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忠成;论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D];烟台大学;2007年
2 张健;公司实际控制人法律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3 李健;公司治理特征和大股东代理问题[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静;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的股东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国国;论公司控制权及其正当行使[D];贵州大学;2007年
6 朱海燕;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侵害行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7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0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