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关于沪深300指数作为期指标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00:37
【摘要】: 股指期货的脚步日益临近,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也拟定用沪深300指数作为我国首个股指期货标的。股指期货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本文就以期指的标的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各主要期指标的进行对比总结的基础上对沪深300指数的基本面及其板块、个股之间的联系做一个论述,这对指导期指市场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文章首先通过对世界各主要期指标的在指数的选择、计算方法、成份股数量和指数属性等方面的比较,认为目前较为流行和科学的标的指数是以流通市值为权重的算术平均成份股指数。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股票指数可以分为几何平均指数和算术平均指数。几何平均法是在不考虑权数大小的前提下,通过对几种股票的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率的乘积开n次方,再乘以基期的股价指数。其计算较为复杂繁琐,没有考虑各股票在整个市场的权重,投资者将难以选择一个最佳的持有合约数,而如果指数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则可以根据公式直接计算出最佳持有合约数。在算术平均法确定之后,本文又在简单价格平均和市值加权平均中进行选择,而采用市值加权平均是在于它有以下三个优点:(1)成份股指数的市场代表性强、内部结构稳定性好、套期保值效率较高,适于机构投资者的套期保值交易、套利交易和指数化投资;(2)市值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整个市场股票价格水平和变化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股值期货套期保值的效率;(3)以样本股的流通股数量为权数来计算标的指数可以抑制市场操纵,有利于发挥股指期货的市场功能。 进而文章又从定性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观点总结出期指标的的选取原则:(1)能够实现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发挥避险工具作用;(2)能够真实反映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发挥价格发现功能;(3)有合适的市场覆盖率,防止市场操纵;(4)标的指数编制要有准确性、公开性和客观公正性,为市场所认同。接着,本文按照选取原则的四个标准从我国现有主要指数中通过最小方差模型等方法选出符合能够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指数。虽然沪深300的知名度还不及上证指数,但其在现有指数中也极具优势:(1)沪深300成份股涵盖了机构投资者绝大多数投资股票,不仅覆盖大盘蓝筹股,还包括二线蓝筹股,套期保值效果与成本最优;(2)指数市场覆盖率高,流通市值占64.08%,抗操纵性好,同时,高覆盖率保证了指数行业分布较均衡,能抗行业周期性波动;(3)成份股流动性较好,成交金额占全市场56.5%,日均换手1.29%。成份股数量增加反而提高了指数的流动性;(4)风险与收益特征与上证指数相当,但优于上证指数,有较好的市场代表性,有利于增加期货合约的活跃性;(5)指数编制与管理基本符合国际惯例。这些优势都成为担当我国首个股指期货标的的理由。 本文的第四部分是与实际最为贴近的一个部分。沪深300指数拥有良好的基本面,它的盈利性、成长性和分红收益能力使其估值优势也较为明显,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机构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的投资取向标杆。就股指期货而言,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标的,有利于得到更多机构的关注,从而更有益于形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对指数内部板块、个股进行的协整分析、因果分析,进一步了解到行业间的联动关系:2006年以来,国内股市各行业之间的联动性呈上升趋势。通过考察国内股市各行业板块之间的联动性,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进,市值占比较大的九大行业指数之间的联动性经历了螺旋型上升,特别是2007年以来,国内A股市场出现齐涨齐跌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加大。对于行业内部的联动性文章仅考察了权重最大的银行板块,通过分析发现:板块内部个股并不存在跨交易日的引导关系,而日内3分钟高频数据则证明银行板块内部个股具有显著的引导关系。这不仅体现在同期具有较多数量的引导关系,而且在不同阶段,这种显著关系得以持续,相互引导的时滞约为9-12分钟。此外,这种引导关系要显著强于权重板块之间、权重股之间的引导关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银行个股较同质的基本面信息是引导关系的内在原因。在对银行个股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在不同阶段,引导关系的“因”与“果”方会发生变化,说明并没有哪只银行个股会稳定走在板块内部联动关系的前端。不过,从概率上看,招行充当领先作用的机会略多于其他个股。另外,文章还对沪深300指数与投资者最为熟知的上证指数之间,从成份股的差异、计算方法的差异、新股加入时间的差异和成份股的行业差异进行了比较,又对两个指数间的观测误差进行了分析,对未来股指期货的操作也将起到了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还对新华富时A50指数的推出以及大盘蓝筹回归对沪深300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日本推出股指期货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加快推出股指期货的步伐,有利于我国主动掌握市场定价权,控制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权。大盘蓝筹的回归将在“快速进入指数”制度下进入沪深300成份之中,优化股指期货标的结构,进一步降低金融股的权重,增加抗操纵性。最后文章单独列出第五章对全文的基本要点和相关建议做了一个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醒;;梅拉梅德的期货“潜泳”[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6期

2 覃海慧;;2007年股市10个热门词语[J];黄金时代;2008年01期

3 唐喜玲;;对套期保值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4 杨卫东;;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J];上海国资;2011年07期

5 杨卫东;;股指期货如何规避定向增发风险[J];上海国资;2011年08期

6 金牛九段;;破解国际金融大鳄建仓成本[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0期

7 叶展;;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2期

8 李栋;孙松;;股指期货的风险及防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9 王喜宝;;关于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关系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10 许祥军;;现阶段我国股指期货面临的新问题及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丹;;股指期货在中国上市的背景分析及短期发展[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庆林;杨晓华;;热炉效应在股指期货内部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红英;郑学勤;刘震;章飚;富旭文;王兆先;田联丰;;股指期货运用之道[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4 ;卷首语[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5 包明宝;;论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冲击及减缓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袁象;余思勤;;利用扩展基尼均值系数计算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涛;应益荣;;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择及风险控制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何平;周依静;;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日内价格发现机制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方世建;桂玲;吴博;;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模型发展的比较评述[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舟;魏卓;高莹;;基于共同因子模型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湘源;股指期货不缺时机缺机制[N];经济参考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徐绍峰;谁最需要股指期货[N];金融时报;2001年

3 刘韬;关注股指期货[N];人民日报;2001年

4 王辉;资本市场需要股指期货[N];山西日报;2002年

5 宋根南;股指期货到底有多远[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6 ;激辩股指期货[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叶苗;胡俞越:股指期货应紧随融资融券推出[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视股指期货为救市工具将事与愿违[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魏曙光;左晓蕾:目前不宜推股指期货[N];证券时报;2008年

10 方正期货研发中心 傅声霆邋王飞;次贷危机凸显股指期货“稳定器”功能[N];证券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蒋勇;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与量化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王沛英;股指期货与金融安全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4 李慕春;股指期货市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5 蔡向辉;股指期货影响股市波动的机制解析与实证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6 林祥友;融资融券交易下的股指期货市场功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方斌;股指期货功能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徐旭初;股指期货的国际比较研究——模型、实证及中国课题[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龙斌;基于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罗洎;中国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信息传递效应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逸翊;股指期货对股市风险的防范[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彦宇;新华期货公司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与风险管理策略[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敬东;我国发展股指期货势在必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李建国;中国股指期货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王若贝;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策略研究及风险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玲;中国股指期货定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唤工;我国开设股指期货的理论研究与动作构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王珂;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锦;中国股指期货定价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谈纯集;股指期货投资策略与基金产品创新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2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12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1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